狠狠撸

狠狠撸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针刺拔罐起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37 例
河北省沽源县人民医院 王永梅  徐晓英
■
(张家口 076550)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针刺拔罐
中图分类号:R 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615(2008)04-0037-02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是临
床难治病之一。 笔者应用针刺拔罐起泡方法治疗类风
湿性关节炎 37 例, 收效满意,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治疗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处, 门诊病
例严格控制可变因素。 诊断、 分期标准参照 《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制定。 本组 37 例, 其中男性
12 例 , 女性 25 例;年龄 19 ~ 60 岁, 平均年龄 45.27
岁;病程 8 个月 ~ 11 年, 平均病程 3.51 年;中医辨
证为着痹 16 例, 痛痹 16 例, 行痛 9 例;功能分级Ⅰ
级 13 例, Ⅱ级 17 例, Ⅲ级 7 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取穴及操作方法 以病因辨证取穴和循
经近部取穴。 着痹:取风池、 膈俞、 血海、 大椎、 风
门、 风市;痛痹:取肾俞、 关元、 大椎、 阿是穴;行
痹:取足三里、 阴陵泉、 三阴交、 脾俞、 商丘。 局部
配穴, 肩关节配肩贞、 肩骨禺 、 肩 ;肘关节配曲池、
少海、 手三里;腕关节配外关、 阳溪、 阳池;踝关节
配解溪、 丘墟;手指关节配合谷、 后溪、 八邪;足趾
关节配然谷、 八风。 患者取适当体位, 常规皮肤、 针
具消毒, 采用28 ~ 30 号毫针, 风邪偏胜或风湿化热用
■ 河北省平山县妇幼保健院
泻法、 浅刺;寒湿偏胜均用平补平泻法, 深刺。 每次
留针 30 min, 每日 1 次, 连续针刺 10 天休息 2 天。
 2.2 拔罐取穴及操作方法  拔罐的穴位多取背俞
穴及膝关节、 肩关节局部穴位为主。 皮肤、 罐具常规
消毒, 根据拔罐部位选择大小适当的玻璃罐, 留罐时
间 1 h 。 观察起泡情况, 取下罐时用针刺破水泡, 用
消毒棉擦干, 外科常规处理, 用消毒纱布盖好出水处
即可, 不必特殊处理, 第 2 次更换穴位, 每次拔 3~ 5
穴, 交替进行。 1 日 1 次, 连续拔 10 天, 休息 2 天。
连续治疗 1 个月评定结果。
3 观察指标 
根据 RA 的主要症状:晨僵 (>30 min), 关节疼
痛度, 关节压痛度, 关节肿胀度, 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进行评定, 参加量表测评为两名医师, 测试前对指导
语和方法进行统一学习明确要求。 对治疗前后关节晨
僵时间采用自拟量表观察, 评分方法采用 0 分, 无症
状;1 分, 很轻;2 分, 中等;3 分 , 偏重;4 分, 严
重。 其他 4 项采用 Fuchs28 个关节定量关节指数评定
关节:双 侧手近端 指间 关节 (10 个), 腕 关节 (2
个), 肘关节 (2 个), 肩关 节 (2 个), 膝关节 (2
个), 共 18 个关节。 ①关节疼痛度  Ο级:无痛 , 计
“0” 分;Ⅰ 级:轻度痛, 可耐受, 不影响睡眠, 计
“ 1” 分 ;Ⅱ 级 :中 度痛 , 常影 响 睡 眠 , 计“ 2” 分 ;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 “ 痹症” 范畴,
为临床多发病, 主因颈椎损伤、 退变, 造成神经根出
口狭窄, 从而压迫颈脊神经根, 引起颈、 肩、 臂一侧
或双侧酸、 麻、 疼、 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 其
发病急骤, 疼痛剧烈。 从事体力劳动者为神经根型颈
椎病的高发人群。 颈脊神经受压迫后, 轻度可出现短
暂的神经功能丧失, 重度则出现神经根充血、 水肿和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渗出等变化, 甚则出现髓纤维增
厚以及髓鞘脱落和变形。 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上, 临床效果又因步骤繁琐而往往贻误病情。 笔者在
各种治疗方法中取其所长, 如新医正骨疗法能快速准
确的恢复错位的关节, 从而扩大脊神经出口, 消除或
减轻神经压迫;而甘露醇静点能快速消除神经根的充
血、 水肿, 减轻神经根的损伤程度;在配合贺氏针灸
的火针疗法发挥其温通强通的针法优点。 使得神经根
型颈椎病患者在极短的时间内缓解了疼痛恢复了正常
生活, 甚至提高了劳动能力。
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火针与正骨
及甘露醇静点相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简便易行, 疗效显著。 由于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新
的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尚处于研究阶段, 有一定
的局限性,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08 -11-18 收稿)
·37·
2008年  第 23卷  第 4 期
Vol.23 No.4 2008
       
河 北 中 医 药 学 报
JOURNAL OF HEBEI TCM AND PHARMACOLOGY
Ⅲ级:重度痛, 日夜持续难忍, 计 “ 3” 分。 ②关节
压痛度 Ο级:无压痛, 计 “ 0” 分;Ⅰ 级:轻微压
痛, 计 “1” 分;Ⅱ 级:按压时肢体有退缩现象, 计
“ 2” 分;Ⅲ级:按压时肢体有躲闪现象, 计 “ 3” 分;
Ⅳ级:患者拒绝按压, 计 “4” 分。 ③关节肿胀度 Ο
级:正常, 计 “ 0” 分;Ⅰ 级:轻 微肿 胀, 计 “ 1”
分;Ⅱ 级:关节区域内有肿胀, 计 “ 2” 分;Ⅲ 级:
超出正常范围的肿胀, 计 “ 3” 分。 ④关节功能活动
受限评定  Ο级:活动正常, 计 “ 0” 分;Ⅰ 级 :活
动受限达 25%, 计 “ 1” 分;Ⅱ级:活动受限达 50 %,
计 “2” 分;Ⅲ级:活动受限达 75 %, 计 “ 3” 分;Ⅳ
级:关节强直, 计 “4” 分。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1]
。 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 功能活动恢
复正常;主要西医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 显效:全部症
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能参加
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
要症状基本消除, 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
步, 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 或者失去工作和劳
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 ;主要理化检查
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 各方面均无
进步。
 4.2 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 10 例占 27.03 %, 显效
17 例占 45.95%, 有效 7 例占 18.92 %, 无效 3 例占
8.11%, 总有效率为 91.89%。
 4.3 主要症状治疗前后结分变化比较  表 1 示,
各项临床主要症状结分指数治疗后有显著降低 (P
<0.01)。表明针刺拔罐起泡有较好的改善类风湿关
节炎主要症状作用。
  表 1   主要症状治疗前后结分变化比较   (x ±s )
时间 晨僵   关节疼痛   关节压痛   关节肿胀   关节受限  
治疗前 3.12±1.02 2.43±0.87 2.81±0.67 2.52±0.72 2.54±0.63
治疗后 1.62±0.84■ 0.73±0.59■ 1.08±0.72■ 1.12±0.81■ 0.97±0.78■
  与治疗前比较 :■ P <0.01
5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 “痹证” 范畴, 是由正气
不足, 卫外不固, 风寒湿邪侵入人体, 流注关节、 经
络, 痹阻气血而致。 而针刺拔罐起泡疗法治疗本病其
特点是:①疏通经络, 祛风除湿, 行气活血, 消肿止
痛, 使风寒湿邪从毛孔和皮肤祛邪外出, 达到去除病
邪的作用。 另外, 在人体虚弱时, 风寒湿邪乘虚而
入, 痹阻经络气血时, 也阻止了人体正常的水液代
谢, 造成了水湿稽留体内、 皮肤、 关节成为本病的另
一致病因素, 通过拔罐起泡, 把稽留的水液拔出体
外, 或随疱疹而泄, 恢复正常代谢的正常功能, 使关
节利, 气血通病自愈。 ②用于治疗行痹, 根据 “ 血行
风自灭” 的原则, 针刺拔罐起泡可温通经络, 活血化
瘀, 则血行风自灭, 再加针刺膈俞、 血海、 风池、 风
门、 风市、 大椎等穴。 膈俞为血之会配血海可活血散
血以祛邪;风池属胆经和阳维脉交会穴, 阳维主一身
之表, 而风门属膀胱经, 为风邪入侵之门户;风市为
风气集结之处;刺此 3 穴直接祛风通络。 大椎属督脉,
诸阳经脉皆交会于此, 。 刺之可泄诸阳之邪, 进一步
加强行血祛风, 温通经络作用, 提高治疗行痹的疗
效。 ③治疗着痹, 针刺拔罐起泡具有祛风除湿, 通经
活络的作用, 拔罐起泡使湿邪随疱疹而泄, 再以毫针
辨证配穴足三里、 三阴交、 商丘、 阴陵泉、 脾俞。 脾
俞健脾利湿, 阳陵泉, 健运化湿, 为化湿之主穴 , 足
三里为胃经合穴, 三阴交属脾经, 商丘为脾经的经
穴, 均可健脾化湿, 以强化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 达
到治疗着痹的目的。 ④用于痛痹, 根据 “ 寒者热之”
的原则, 拔罐具有温热刺激作用, 起到温经散寒 , 活
血化瘀之作用, 再以毫针刺肾俞、 关元 , 以益火之
源, 振奋全身阳气、 加强驱散寒邪的作用, 配以阿是
穴, 针对痛痹的特点, 缓解其疼痛, 从而达到治疗痛
痹的目的。
针刺拔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传统中医常用的
一种疗 法。 临床 用于治疗疾病 疗效明显, 尤为风、
寒、 湿、 瘀所致的疾病。 但对于针刺拔罐起泡近几年
临床开始研究, 用于临床疗效颇佳, 尤其是类风湿关
节炎之顽证, 其具有逐寒除湿、 疏通经络, 去除瘀
滞,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拔邪外出, 同时调节人体
阴阳平衡, 增强体质的功能, 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
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 国卫 生部 .中药 新药 临床研 究指 导原 则
(第 1 辑) [ S] .北京 :中 华人民共 和国卫生 部 , 1993.
210-213
(2008-10-18 收稿)
·38·
河 北 中 医 药 学 报
JOURNAL OF HEBEI TCM AND PHARMACOLOGY
       
2008 年  第 23 卷  第 4 期
Vol.23 No.4 2008

More Related Content

针刺拔罐起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7例

  • 1. 针刺拔罐起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37 例 河北省沽源县人民医院 王永梅  徐晓英 ■ (张家口 076550)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针刺拔罐 中图分类号:R 24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615(2008)04-0037-02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 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是临 床难治病之一。 笔者应用针刺拔罐起泡方法治疗类风 湿性关节炎 37 例, 收效满意,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治疗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处, 门诊病 例严格控制可变因素。 诊断、 分期标准参照 《中药新 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 制定。 本组 37 例, 其中男性 12 例 , 女性 25 例;年龄 19 ~ 60 岁, 平均年龄 45.27 岁;病程 8 个月 ~ 11 年, 平均病程 3.51 年;中医辨 证为着痹 16 例, 痛痹 16 例, 行痛 9 例;功能分级Ⅰ 级 13 例, Ⅱ级 17 例, Ⅲ级 7 例。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取穴及操作方法 以病因辨证取穴和循 经近部取穴。 着痹:取风池、 膈俞、 血海、 大椎、 风 门、 风市;痛痹:取肾俞、 关元、 大椎、 阿是穴;行 痹:取足三里、 阴陵泉、 三阴交、 脾俞、 商丘。 局部 配穴, 肩关节配肩贞、 肩骨禺 、 肩 ;肘关节配曲池、 少海、 手三里;腕关节配外关、 阳溪、 阳池;踝关节 配解溪、 丘墟;手指关节配合谷、 后溪、 八邪;足趾 关节配然谷、 八风。 患者取适当体位, 常规皮肤、 针 具消毒, 采用28 ~ 30 号毫针, 风邪偏胜或风湿化热用 ■ 河北省平山县妇幼保健院 泻法、 浅刺;寒湿偏胜均用平补平泻法, 深刺。 每次 留针 30 min, 每日 1 次, 连续针刺 10 天休息 2 天。  2.2 拔罐取穴及操作方法  拔罐的穴位多取背俞 穴及膝关节、 肩关节局部穴位为主。 皮肤、 罐具常规 消毒, 根据拔罐部位选择大小适当的玻璃罐, 留罐时 间 1 h 。 观察起泡情况, 取下罐时用针刺破水泡, 用 消毒棉擦干, 外科常规处理, 用消毒纱布盖好出水处 即可, 不必特殊处理, 第 2 次更换穴位, 每次拔 3~ 5 穴, 交替进行。 1 日 1 次, 连续拔 10 天, 休息 2 天。 连续治疗 1 个月评定结果。 3 观察指标  根据 RA 的主要症状:晨僵 (>30 min), 关节疼 痛度, 关节压痛度, 关节肿胀度, 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进行评定, 参加量表测评为两名医师, 测试前对指导 语和方法进行统一学习明确要求。 对治疗前后关节晨 僵时间采用自拟量表观察, 评分方法采用 0 分, 无症 状;1 分, 很轻;2 分, 中等;3 分 , 偏重;4 分, 严 重。 其他 4 项采用 Fuchs28 个关节定量关节指数评定 关节:双 侧手近端 指间 关节 (10 个), 腕 关节 (2 个), 肘关节 (2 个), 肩关 节 (2 个), 膝关节 (2 个), 共 18 个关节。 ①关节疼痛度  Ο级:无痛 , 计 “0” 分;Ⅰ 级:轻度痛, 可耐受, 不影响睡眠, 计 “ 1” 分 ;Ⅱ 级 :中 度痛 , 常影 响 睡 眠 , 计“ 2” 分 ;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 “ 痹症” 范畴, 为临床多发病, 主因颈椎损伤、 退变, 造成神经根出 口狭窄, 从而压迫颈脊神经根, 引起颈、 肩、 臂一侧 或双侧酸、 麻、 疼、 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疾病。 其 发病急骤, 疼痛剧烈。 从事体力劳动者为神经根型颈 椎病的高发人群。 颈脊神经受压迫后, 轻度可出现短 暂的神经功能丧失, 重度则出现神经根充血、 水肿和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渗出等变化, 甚则出现髓纤维增 厚以及髓鞘脱落和变形。 而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 上, 临床效果又因步骤繁琐而往往贻误病情。 笔者在 各种治疗方法中取其所长, 如新医正骨疗法能快速准 确的恢复错位的关节, 从而扩大脊神经出口, 消除或 减轻神经压迫;而甘露醇静点能快速消除神经根的充 血、 水肿, 减轻神经根的损伤程度;在配合贺氏针灸 的火针疗法发挥其温通强通的针法优点。 使得神经根 型颈椎病患者在极短的时间内缓解了疼痛恢复了正常 生活, 甚至提高了劳动能力。 通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 火针与正骨 及甘露醇静点相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简便易行, 疗效显著。 由于本研究旨在寻找一种新 的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尚处于研究阶段, 有一定 的局限性, 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08 -11-18 收稿) ·37· 2008年  第 23卷  第 4 期 Vol.23 No.4 2008         河 北 中 医 药 学 报 JOURNAL OF HEBEI TCM AND PHARMACOLOGY
  • 2. Ⅲ级:重度痛, 日夜持续难忍, 计 “ 3” 分。 ②关节 压痛度 Ο级:无压痛, 计 “ 0” 分;Ⅰ 级:轻微压 痛, 计 “1” 分;Ⅱ 级:按压时肢体有退缩现象, 计 “ 2” 分;Ⅲ级:按压时肢体有躲闪现象, 计 “ 3” 分; Ⅳ级:患者拒绝按压, 计 “4” 分。 ③关节肿胀度 Ο 级:正常, 计 “ 0” 分;Ⅰ 级:轻 微肿 胀, 计 “ 1” 分;Ⅱ 级:关节区域内有肿胀, 计 “ 2” 分;Ⅲ 级: 超出正常范围的肿胀, 计 “ 3” 分。 ④关节功能活动 受限评定  Ο级:活动正常, 计 “ 0” 分;Ⅰ 级 :活 动受限达 25%, 计 “ 1” 分;Ⅱ级:活动受限达 50 %, 计 “2” 分;Ⅲ级:活动受限达 75 %, 计 “ 3” 分;Ⅳ 级:关节强直, 计 “4” 分。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1] 。 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 功能活动恢 复正常;主要西医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 显效:全部症 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 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能参加 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 要症状基本消除, 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 步, 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 或者失去工作和劳 动能力转为劳动和工作能力有所恢复 ;主要理化检查 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 各方面均无 进步。  4.2 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 10 例占 27.03 %, 显效 17 例占 45.95%, 有效 7 例占 18.92 %, 无效 3 例占 8.11%, 总有效率为 91.89%。  4.3 主要症状治疗前后结分变化比较  表 1 示, 各项临床主要症状结分指数治疗后有显著降低 (P <0.01)。表明针刺拔罐起泡有较好的改善类风湿关 节炎主要症状作用。   表 1   主要症状治疗前后结分变化比较   (x ±s ) 时间 晨僵   关节疼痛   关节压痛   关节肿胀   关节受限   治疗前 3.12±1.02 2.43±0.87 2.81±0.67 2.52±0.72 2.54±0.63 治疗后 1.62±0.84■ 0.73±0.59■ 1.08±0.72■ 1.12±0.81■ 0.97±0.78■   与治疗前比较 :■ P <0.01 5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 “痹证” 范畴, 是由正气 不足, 卫外不固, 风寒湿邪侵入人体, 流注关节、 经 络, 痹阻气血而致。 而针刺拔罐起泡疗法治疗本病其 特点是:①疏通经络, 祛风除湿, 行气活血, 消肿止 痛, 使风寒湿邪从毛孔和皮肤祛邪外出, 达到去除病 邪的作用。 另外, 在人体虚弱时, 风寒湿邪乘虚而 入, 痹阻经络气血时, 也阻止了人体正常的水液代 谢, 造成了水湿稽留体内、 皮肤、 关节成为本病的另 一致病因素, 通过拔罐起泡, 把稽留的水液拔出体 外, 或随疱疹而泄, 恢复正常代谢的正常功能, 使关 节利, 气血通病自愈。 ②用于治疗行痹, 根据 “ 血行 风自灭” 的原则, 针刺拔罐起泡可温通经络, 活血化 瘀, 则血行风自灭, 再加针刺膈俞、 血海、 风池、 风 门、 风市、 大椎等穴。 膈俞为血之会配血海可活血散 血以祛邪;风池属胆经和阳维脉交会穴, 阳维主一身 之表, 而风门属膀胱经, 为风邪入侵之门户;风市为 风气集结之处;刺此 3 穴直接祛风通络。 大椎属督脉, 诸阳经脉皆交会于此, 。 刺之可泄诸阳之邪, 进一步 加强行血祛风, 温通经络作用, 提高治疗行痹的疗 效。 ③治疗着痹, 针刺拔罐起泡具有祛风除湿, 通经 活络的作用, 拔罐起泡使湿邪随疱疹而泄, 再以毫针 辨证配穴足三里、 三阴交、 商丘、 阴陵泉、 脾俞。 脾 俞健脾利湿, 阳陵泉, 健运化湿, 为化湿之主穴 , 足 三里为胃经合穴, 三阴交属脾经, 商丘为脾经的经 穴, 均可健脾化湿, 以强化健脾利湿;通经活络 , 达 到治疗着痹的目的。 ④用于痛痹, 根据 “ 寒者热之” 的原则, 拔罐具有温热刺激作用, 起到温经散寒 , 活 血化瘀之作用, 再以毫针刺肾俞、 关元 , 以益火之 源, 振奋全身阳气、 加强驱散寒邪的作用, 配以阿是 穴, 针对痛痹的特点, 缓解其疼痛, 从而达到治疗痛 痹的目的。 针刺拔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传统中医常用的 一种疗 法。 临床 用于治疗疾病 疗效明显, 尤为风、 寒、 湿、 瘀所致的疾病。 但对于针刺拔罐起泡近几年 临床开始研究, 用于临床疗效颇佳, 尤其是类风湿关 节炎之顽证, 其具有逐寒除湿、 疏通经络, 去除瘀 滞, 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 拔邪外出, 同时调节人体 阴阳平衡, 增强体质的功能, 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 的目的。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 国卫 生部 .中药 新药 临床研 究指 导原 则 (第 1 辑) [ S] .北京 :中 华人民共 和国卫生 部 , 1993. 210-213 (2008-10-18 收稿) ·38· 河 北 中 医 药 学 报 JOURNAL OF HEBEI TCM AND PHARMACOLOGY         2008 年  第 23 卷  第 4 期 Vol.23 No.4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