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撸

狠狠撸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為取得最低成本,最高利潤 工業區位 韋伯的假設 工業區位的變遷 全球分工 生產體系改變 生產:機械化、專業化 產品:標準化、規格化 產品生命週期短 時空收斂 必須不斷創新和轉移以獲得利潤 技術轉移容易 區位聚集 區位擴散 區位專業化 產業群聚 產業外移 生產組織整合
戰後重建 進口替代 出口擴張 加工出口區 農村工業區 第二次 進口替代 出口擴張 保護主義 工業化 重化工業 (十大建設) 部之a業外移 勞資上漲 基礎設施不足 石油危機 產業升級 二次石油危機、缺乏原料、台幣升值 產業升級 策略性工業 產業再升級 台灣工業發展史 ( 台灣工業史蹟館網頁 http://industry.nstm.gov.tw ) 高科技工業 加工出口區轉型
日治 光復 1953 1965 1976 1991 政策 農業台灣 以農業發展工業 進口替代 出口擴張 資本、策略性工業 高科技產業 實施 農業設施、農業組織 375 減租 公地放領 耕者…… 節省外匯 提供就業 拓展國外市場 增加外匯 工資提高、為增加獲利 區位優勢消失、產業升級 產業類別 農產加工業 水泥、玻璃、紡織等 三大加工出口區 十大建設 ( 重工業 ) 經濟建設十年計劃 ( 技術密集 ) 國家建設六年計劃 ( 通訊、半導體、航太等十大新興工業 )
第  7  章 臺灣工業發展與問題 第一節  工業發展政策與產業結構變遷 第二節  產業區位的轉移—以精密機械工業為例 第三節  工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废五金的故事
战后重建时期 工業發展政策與產業結構變遷 高科技工业时期  第一節  工業發展政策與產業結構變遷 進口替代時期 出口扩张时期 資本密集與策略性工业时期
战后重建时期 ( 1945 ~ 1952  年)  战后重建时期 「以 農業發展工業」 配合農業土地改革 「美援」 農業增產 緩解原物料缺乏困境 代表性工業:製糖 和農產加工業 優先發展工業:電力、肥料及 紡織工業
战后重建时期
進口替代時期( 1953 ~ 1964  年)  進口替代時期 目標:「發展勞力密集的進口替代民生必需品工業」 外匯管制、進口管制、規定自製率、保護關稅(由  20  %以下驟升為  30  %以上)、低糧價、資金融通等。  保護主義措施 水泥、玻璃、紡織、肥料、造紙、麵粉、 自行車、裁縫機與電器等 代表性工業
台灣地區工業區的開發過程  1. 分類指標:年代早晚及發展目標分。   2. 分佈在西部較多,而 63 - 70 年的工業   區成立最多。
臺灣的工業產值於  1964  年首度 超越農業,充分顯示此階段的努力成果。 進口替代時期 臺灣三級產業生產淨額結構比較表%
進口替代時期 進口替代時期的紡織工業
出口擴張 時期 ( 1965 ~ 1975  年)  出口扩张时期 工業發展政策 :「獎勵投資、發展出口工業、拓展國外市場」 簡 化匯率、放寬進口限制、實施「獎勵投資條例」、「外 銷貸款通則」、制定「加工出口區設置管理條例」等。  財經改革措施 設立高雄、楠梓、臺中三個加工出口區
出口扩张时期
出口扩张时期 工業就業人口於  1973  年超越農業,並在  1980  年代一度超越服務業 臺灣產業就業結構%
工業區類型:依位置分類 類型 都市型工業區 地方資源型工業區 農村工業區 分布 位於都市和都市附近 位於資源產地附近 位於鄉村 目的 藉以利用都市的高級技術或充裕勞力。 為便利取得當地資源。 加速農村建設。緩和農村人口和外流。均衡城鄉發展。 實例 臺灣大部分工業區均屬此類。 如花蓮美崙工業區。利用當地大理石。 埤頭工業區元長工業區竹山工業區
農村工業區 緩和農村人口外流 均衡區域發展 工資上漲 原物料上漲 全球化市場 工業區發展有限 工業區轉型或升級 位置偏僻
資本密集與策略性工业时期 ( 1976 ~ 1990  年)  策略性工业时期 1974  年提出「十項建設計畫」:發展重化工業,和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  1979  年擬定的「經濟建設十年計畫」:發展附加價值高、能源密集度較低的策略性工業 1980  年成立的 新竹科學園區 自製生產化纖、塑膠、鋼鐵等工業原料(又稱為第二次進口替代)
策略性工业时期
策略性工业时期 臺灣 轉型期產業結構變動圖
高科技工业时期 ( 1991  年~迄今)  高科技工业时期 政策目標:「加速產業升級」 關鍵性產業:十大新興高科技工業 2000  年:「綠色矽島」願景 2002  年:「產業高值化計畫」 --   「兩兆雙星產業」
高科技工业时期
高科技工业时期 兩兆雙星產業藍圖表
區位選擇 產業區位的轉移 臺商回流  第二節  產業區位的轉移 — 以精密機械工業為例 國際分工
精密機械工業 精密機械意即可從事微米( 10 -6  m )尺寸製程的機械 產品 從大型金屬切削工具機、紡織及成衣機械、汽車零組件 到精細的電子及半導體生產設備等皆屬其應用範圍。 臺灣是全球排名第四大的工具機出口國
交通區位 台中港 精密機械以外銷為主 聚集經濟 區域專業化 ( 台灣 W4) 全球化:中國競爭 產業外移 形成國際分工 ( 技術在台,生產在中國 ) 區位再造 ( 中科 ) 廠商回流 台灣製造品牌 免稅優惠
區位選擇 區位選擇 精機業者多半為中小企業,集中在臺中縣、市附 近,形成一個完善的專業分工衛星體系 屬交通區位條件 聚集經濟效益
區位選擇 租稅優惠和 龐大商 機 中國投資設廠 例:臺中精機在天津和廣州設廠  例:東臺精機、亞崴機電、和大工業   中國投資設廠
國際分工 國際分工 核心生產技術和 中、高階產品 低階產品的生產 和勞力密集部門 中國廠 技術研發 先端國家合作 臺灣
國際分工 臺灣精機業與國外業者策略聯盟概況
臺商回流 臺商回流 2006  年在 臺中、嘉義闢建「精密機械創新科技區」,廠商中一成以上屬於回流的臺商。  Made in Taiwan  出口:價格具有競爭力、享有免關稅優惠。 臺北國際工具機展,吸引國 內外廠商前往參觀。
臺商回流原因 臺商回流 工資不漲反跌、工業區土地取得容易、租金低廉、 臺 幣利率偏低、匯價又持續大幅趨貶 要素成本 相對的投資環境變化 業者本身的國際化發展 產業之間的關聯性 其他考量 政府有效回應業者需求
臺商回流
工業區的設立 工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產業外移及後續  第三節  工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 废五金的故事 策略性封殺
1946 年,當 臺灣 為了取得便宜的原料,而從國外大量進口廢棄電器用品、汽車、電纜線時, 灣裡 也加入這個行列,成為廢五金工業的代表。 废五金的故事
废五金的故事
废五金的故事
废五金的故事 早期業者對廢五金的處理方式,多為原始的露天燃燒及土法酸洗,因此對空氣 及水質的汙染相當嚴重。
為便於管理和輔導, 決定在高雄縣 大寮鄉及臺南市 灣裡區,籌設大發、灣裡兩個資源再生專業區(亦稱廢五金專業區)。  工業區的設立
業者對整個專業區發展的配合意願不高,汙染 控制效果不如預期,加上社會上的環保意識抬頭 策略性封殺 加強汙染管制 禁止進口 停止核發廢五金輸入的許可 行政院環保小組 废五金的故事
專業區的效益不彰,多是業管單位管制非法不力,卻 讓多數合法業者來共同接受處罰。  政策上要「消滅」廢五金業,為何又要求業者不斷 投資汙染處理設備? 爭  議 废五金的故事
產業外移及後續  臺灣相關失業人口達兩萬人 大發工業區 灣裡廢五金專業區 景況蕭條 業者將產業外移至東南亞、中國再繼續發展。 废五金的故事
從廢五金的例子顯示了 臺灣 許多工業區的衰敗,往往不是因為工業區老化,反而多為 社會價值觀 和 政策因素 所造成。 废五金的故事
打狗五金老街保存發展協會 http://blog.pixnet.net/TKHEMS/category/569709/2
港都拆船業 曾經冠全球 中國時報  2007.04.09   袁庭堯 / 高雄報導 ???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防止美軍艦艇奇襲實施「封港」,在高雄港口入口處鑿沈 178 艘大小船,僅讓 300 噸以下小船通行。當年的戰略,卻意外開啟台灣的拆船業,拆船業者努力打撈拆除沈船,不但讓高雄港躍居世界第三大的貨櫃港,也讓台灣拿下拆船業世界第一的寶座,寫下另類台灣奇蹟。 ? ??? 國民黨政府來台後,於民國 36 年開放沈船打撈清理,初期以新濱碼頭為基地,民國 47 年移至 11 、 12 號碼頭,沈船上的廢棄物經整理後仍堪用,於是臨近的公園路成為拆船業廢五金集散地,成為許多業者或民眾尋寶的天堂
早期台灣工業尚在起步階段,原物料需求量大增,船隻「殺肉」下來的廢五金,成了黑手魔術師手中的瑰寶,公園二路更是他們大展身手的舞台。當時全國欲擴充廠房機具設備的中小企業主,全都指名出自公園路五金商店的機具產品。 ? ??? 民國 64 年至 78 年拆船業到達巔峰,退伍就經營五金業的林澄洲,回憶當時買賣盛況:「拆船場簡直像座山,有好幾百間公司,每一家門口停的都是進口車,最差的還是藍寶堅尼 (Lamborghini)  的,當時要價 100 多萬,一幢新房子不過十幾萬。」 ? ??? 在公園路靠著拆船廢五金白手起家的王文郎表示,當年一艘報廢的美製航空母艦,在美國需要 2 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拆解,送來高雄港只要 2 、 3 個月便大功告成,台灣拆船工業的效率讓世界驚嘆,世界第一絕不是浪得虛名。
废五金的高科技化
THE  END

More Related Content

台湾工业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