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撸shows by User: grandamamma / http://www.slideshare.net/images/logo.gif 狠狠撸shows by User: grandamamma / Mon, 09 May 2016 08:15:38 GMT 狠狠撸Share feed for 狠狠撸shows by User: grandamamma 被火纹身的烙记—高灿兴雕塑展 /slideshow/ss-61807300/61807300 random-160509081538
一、 展覽基本資料 1. 展覽類型:回顧展 2. 展覽時間:6/1 - 19/3/2016 3. 展覽地點:至善藝文中心 主辦單位:台灣創價學會 二、 展覽介紹 1. 展覽主題: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 (2003-) 2. 展覽子題:高燦興雕塑展—被火紋身的烙記 3.展覽簡介:回顧高燦興四十多年的創作生涯,家庭從事鋼鐵的背景啟發他以鐵及不鏽鋼為材料,由親身經歷、宗教文化和社會時事等方面獲取靈感,用抽象形式來詮釋個人思緒。從求學、創作到教學,他皆以嚴謹、專注的態度對待,並把畢生精力灌注於雕塑藝術。 三、 展覽內容 1. 展示物件:30餘件,主要來自藝術家本人,亦有從台北市立美術館及鳳甲美術館借展 以不銹鋼雕塑為主,大型作品(如地景藝術「日中日」及「繼往開來中埔情」)則以照片替代。以早年藝專的素描功課、作品草圖及模型等呈現學習與創作歷程。 2. 說明文字:90-200字不等(中文),用詞淺白,貼近常民生活,能引起一般大眾的共鳴。除了年表及觸摸區外,皆為中英對照,頗能照顧國外旅客所需。 3. 展覽敘事:作品的形態與當下經歷緊扣,以展品及其創作意念書寫藝術家的傳記。 從他每一階段的主導風格得見其思維之轉變,而又隱約可見先前階段蛻變的痕跡。 4. 展示媒介:於入口處有短片介紹高燦興的生平、創作理念及藝術成就。 5. 展覽製作:展場沒有任何圍欄阻隔,以白色膠帶代替,讓觀眾能舒適地從多度觀賞作品。 四、 展示設計 1-2 . 空間規劃及動線設計:不完全按照創作年期劃分,根據作品的主題及擺放所需條件。 3. 平面設計:入口主題色用鮮豔奪目的橘色象徵火焰;第一部份以深綠色,與橘色形成強烈對比(也許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含義),配合環保主題 ;其餘區塊沿用米棕色白壁紙,與灰色地毯諧協,突出金屬雕塑的質感。文宣方面,小冊子印有全年境內各地創價藝文中心所有同系列展覽,巡迴展期及藝術家簡歷一覽無遺,各附作品圖片乙張。 4. 展件擺放方式:善用中央位置,放置體積較大的作品。平面作品靠牆,部份有外框方便懸掛。立體中小型作品則以高低相約的白色或透明壓克力底座乘托。 五、整體評價 1. 策展人的角色:據現場導覽志工提供,策展人為專業團隊,顧問包括故宮及北美館成員。 2. 觀眾的接收:從文字細節及導覽展覽之主要對象為台灣居民,當中提及如高燦興的思師李梅樹、廣為人知的毒油事件,沒有加以解說,而且影片亦不設英文字幕。展場內常駐3-4位導覽志工(皆為教徒),他們多數有藝術背景,透過「啟蒙課」熟知展品內容。動手參與的部份?]]>

一、 展覽基本資料 1. 展覽類型:回顧展 2. 展覽時間:6/1 - 19/3/2016 3. 展覽地點:至善藝文中心 主辦單位:台灣創價學會 二、 展覽介紹 1. 展覽主題: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 (2003-) 2. 展覽子題:高燦興雕塑展—被火紋身的烙記 3.展覽簡介:回顧高燦興四十多年的創作生涯,家庭從事鋼鐵的背景啟發他以鐵及不鏽鋼為材料,由親身經歷、宗教文化和社會時事等方面獲取靈感,用抽象形式來詮釋個人思緒。從求學、創作到教學,他皆以嚴謹、專注的態度對待,並把畢生精力灌注於雕塑藝術。 三、 展覽內容 1. 展示物件:30餘件,主要來自藝術家本人,亦有從台北市立美術館及鳳甲美術館借展 以不銹鋼雕塑為主,大型作品(如地景藝術「日中日」及「繼往開來中埔情」)則以照片替代。以早年藝專的素描功課、作品草圖及模型等呈現學習與創作歷程。 2. 說明文字:90-200字不等(中文),用詞淺白,貼近常民生活,能引起一般大眾的共鳴。除了年表及觸摸區外,皆為中英對照,頗能照顧國外旅客所需。 3. 展覽敘事:作品的形態與當下經歷緊扣,以展品及其創作意念書寫藝術家的傳記。 從他每一階段的主導風格得見其思維之轉變,而又隱約可見先前階段蛻變的痕跡。 4. 展示媒介:於入口處有短片介紹高燦興的生平、創作理念及藝術成就。 5. 展覽製作:展場沒有任何圍欄阻隔,以白色膠帶代替,讓觀眾能舒適地從多度觀賞作品。 四、 展示設計 1-2 . 空間規劃及動線設計:不完全按照創作年期劃分,根據作品的主題及擺放所需條件。 3. 平面設計:入口主題色用鮮豔奪目的橘色象徵火焰;第一部份以深綠色,與橘色形成強烈對比(也許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含義),配合環保主題 ;其餘區塊沿用米棕色白壁紙,與灰色地毯諧協,突出金屬雕塑的質感。文宣方面,小冊子印有全年境內各地創價藝文中心所有同系列展覽,巡迴展期及藝術家簡歷一覽無遺,各附作品圖片乙張。 4. 展件擺放方式:善用中央位置,放置體積較大的作品。平面作品靠牆,部份有外框方便懸掛。立體中小型作品則以高低相約的白色或透明壓克力底座乘托。 五、整體評價 1. 策展人的角色:據現場導覽志工提供,策展人為專業團隊,顧問包括故宮及北美館成員。 2. 觀眾的接收:從文字細節及導覽展覽之主要對象為台灣居民,當中提及如高燦興的思師李梅樹、廣為人知的毒油事件,沒有加以解說,而且影片亦不設英文字幕。展場內常駐3-4位導覽志工(皆為教徒),他們多數有藝術背景,透過「啟蒙課」熟知展品內容。動手參與的部份?]]>
Mon, 09 May 2016 08:15:38 GMT /slideshow/ss-61807300/61807300 grandamamma@slideshare.net(grandamamma) 被火纹身的烙记—高灿兴雕塑展 grandamamma 一、 展覽基本資料 1. 展覽類型:回顧展 2. 展覽時間:6/1 - 19/3/2016 3. 展覽地點:至善藝文中心 主辦單位:台灣創價學會 二、 展覽介紹 1. 展覽主題: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 (2003-) 2. 展覽子題:高燦興雕塑展—被火紋身的烙記 3.展覽簡介:回顧高燦興四十多年的創作生涯,家庭從事鋼鐵的背景啟發他以鐵及不鏽鋼為材料,由親身經歷、宗教文化和社會時事等方面獲取靈感,用抽象形式來詮釋個人思緒。從求學、創作到教學,他皆以嚴謹、專注的態度對待,並把畢生精力灌注於雕塑藝術。 三、 展覽內容 1. 展示物件:30餘件,主要來自藝術家本人,亦有從台北市立美術館及鳳甲美術館借展 以不銹鋼雕塑為主,大型作品(如地景藝術「日中日」及「繼往開來中埔情」)則以照片替代。以早年藝專的素描功課、作品草圖及模型等呈現學習與創作歷程。 2. 說明文字:90-200字不等(中文),用詞淺白,貼近常民生活,能引起一般大眾的共鳴。除了年表及觸摸區外,皆為中英對照,頗能照顧國外旅客所需。 3. 展覽敘事:作品的形態與當下經歷緊扣,以展品及其創作意念書寫藝術家的傳記。 從他每一階段的主導風格得見其思維之轉變,而又隱約可見先前階段蛻變的痕跡。 4. 展示媒介:於入口處有短片介紹高燦興的生平、創作理念及藝術成就。 5. 展覽製作:展場沒有任何圍欄阻隔,以白色膠帶代替,讓觀眾能舒適地從多度觀賞作品。 四、 展示設計 1-2 . 空間規劃及動線設計:不完全按照創作年期劃分,根據作品的主題及擺放所需條件。 3. 平面設計:入口主題色用鮮豔奪目的橘色象徵火焰;第一部份以深綠色,與橘色形成強烈對比(也許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含義),配合環保主題 ;其餘區塊沿用米棕色白壁紙,與灰色地毯諧協,突出金屬雕塑的質感。文宣方面,小冊子印有全年境內各地創價藝文中心所有同系列展覽,巡迴展期及藝術家簡歷一覽無遺,各附作品圖片乙張。 4. 展件擺放方式:善用中央位置,放置體積較大的作品。平面作品靠牆,部份有外框方便懸掛。立體中小型作品則以高低相約的白色或透明壓克力底座乘托。 五、整體評價 1. 策展人的角色:據現場導覽志工提供,策展人為專業團隊,顧問包括故宮及北美館成員。 2. 觀眾的接收:從文字細節及導覽展覽之主要對象為台灣居民,當中提及如高燦興的思師李梅樹、廣為人知的毒油事件,沒有加以解說,而且影片亦不設英文字幕。展場內常駐3-4位導覽志工(皆為教徒),他們多數有藝術背景,透過「啟蒙課」熟知展品內容。動手參與的部份? <img style="border:1px solid #C3E6D8;float:right;" alt="" src="https://cdn.slidesharecdn.com/ss_thumbnails/random-160509081538-thumbnail.jpg?width=120&amp;height=120&amp;fit=bounds" /><br> 一、 展覽基本資料 1. 展覽類型:回顧展 2. 展覽時間:6/1 - 19/3/2016 3. 展覽地點:至善藝文中心 主辦單位:台灣創價學會 二、 展覽介紹 1. 展覽主題:文化尋根—建構台灣美術百年史 (2003-) 2. 展覽子題:高燦興雕塑展—被火紋身的烙記 3.展覽簡介:回顧高燦興四十多年的創作生涯,家庭從事鋼鐵的背景啟發他以鐵及不鏽鋼為材料,由親身經歷、宗教文化和社會時事等方面獲取靈感,用抽象形式來詮釋個人思緒。從求學、創作到教學,他皆以嚴謹、專注的態度對待,並把畢生精力灌注於雕塑藝術。 三、 展覽內容 1. 展示物件:30餘件,主要來自藝術家本人,亦有從台北市立美術館及鳳甲美術館借展 以不銹鋼雕塑為主,大型作品(如地景藝術「日中日」及「繼往開來中埔情」)則以照片替代。以早年藝專的素描功課、作品草圖及模型等呈現學習與創作歷程。 2. 說明文字:90-200字不等(中文),用詞淺白,貼近常民生活,能引起一般大眾的共鳴。除了年表及觸摸區外,皆為中英對照,頗能照顧國外旅客所需。 3. 展覽敘事:作品的形態與當下經歷緊扣,以展品及其創作意念書寫藝術家的傳記。 從他每一階段的主導風格得見其思維之轉變,而又隱約可見先前階段蛻變的痕跡。 4. 展示媒介:於入口處有短片介紹高燦興的生平、創作理念及藝術成就。 5. 展覽製作:展場沒有任何圍欄阻隔,以白色膠帶代替,讓觀眾能舒適地從多度觀賞作品。 四、 展示設計 1-2 . 空間規劃及動線設計:不完全按照創作年期劃分,根據作品的主題及擺放所需條件。 3. 平面設計:入口主題色用鮮豔奪目的橘色象徵火焰;第一部份以深綠色,與橘色形成強烈對比(也許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含義),配合環保主題 ;其餘區塊沿用米棕色白壁紙,與灰色地毯諧協,突出金屬雕塑的質感。文宣方面,小冊子印有全年境內各地創價藝文中心所有同系列展覽,巡迴展期及藝術家簡歷一覽無遺,各附作品圖片乙張。 4. 展件擺放方式:善用中央位置,放置體積較大的作品。平面作品靠牆,部份有外框方便懸掛。立體中小型作品則以高低相約的白色或透明壓克力底座乘托。 五、整體評價 1. 策展人的角色:據現場導覽志工提供,策展人為專業團隊,顧問包括故宮及北美館成員。 2. 觀眾的接收:從文字細節及導覽展覽之主要對象為台灣居民,當中提及如高燦興的思師李梅樹、廣為人知的毒油事件,沒有加以解說,而且影片亦不設英文字幕。展場內常駐3-4位導覽志工(皆為教徒),他們多數有藝術背景,透過「啟蒙課」熟知展品內容。動手參與的部份?
被火纹身的烙记—高灿兴雕塑展 from Catherine Chan
]]>
251 4 https://cdn.slidesharecdn.com/ss_thumbnails/random-160509081538-thumbnail.jpg?width=120&height=120&fit=bounds presentation Black http://activitystrea.ms/schema/1.0/post http://activitystrea.ms/schema/1.0/posted 0
后当代艺术徵候:艺术的在地性与当代性? /slideshow/ss-61806861/61806861 random-160509075809
此篇以藝術社會學的理論基礎解釋藝術文化與政治、歷史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從自解嚴後創作、展覽、學術研究的現象,分析台灣當代藝術的在地化、本土化與同化的過程。 一、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 ? 法國社會學大師Pierre Bourdieu(1930-2002)提出社會實踐理論(theory of practice) ,解釋文化場域中文化資本的運作、累積與繼承。其中,統治階級透過文化再生產(cultural reproduction) 及刻板印象(stereotypes),強化社會空間結構的權力關係,是為象徵暴力(symbolic violence)。 ? 後殖民國家進入歷史化的過程,由抗拒歐美藝術史,到希望融入、共生的關係;西方文化經典、前衛藝術的風格與運動變成了共同詞彙/方便語言(vehicle language),亞洲地區的當代藝術紛紛尋求國際藝壇的注目與認可。平行狀態可見於以下三種趨勢: (1) 大型國際性展演及策展機制的興起:就規模、所整合的社會經濟資源及議題的取向,其重要性超越美術館/畫廊機制下的展覽方式。亦使近三十年間,藝術中心的地理位置逐漸從單一的地理座標成為多元的點。文化差異被跨國文化機制收編,藝術表現趨向「同中求異」,在國際舞台所展現藝術風格的差異性往往成為在地文化的代表。在藝術全球化的政治層面上,藝術家成為其文化的代言人。 (2) 美術史的角色及共同的經典作品:藝術是殖民歷史直接或間接的反應/再現。 另外,「國際級」藝術家 (world-class artists) 常獲邀參與國家境外的公共藝術及官方美術館展覽,使其作品及理念能引介至世界各地。 (3) 知識與資訊的傳播:應用法國文學家Andre Malraux(1901-1976) 「無牆美術館」(Museum Without Walls)的觀點,出版物及媒體的藝術資訊讓當今藝術傳播的質與量能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例如:美國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經過出版界的文字化,繼而藉著美國與日本書籍與雜誌的傳達,對台灣產生啟發。 二、在地的本土化 ? 美國藝評家Thomas McEvilley(1939-2013)認為:當一個被傳統浸盈的文化(本體)與其他文化(他者)相遇時,通常會視之為對內在的威脅;或者此文化籍由了解其本身的現實面,而逐漸採納來自外來的影響。 ? 後殖民主義理論家Homi Bhabha(1949-)於《文化地域》一書中以中介空間(Space in between)詮釋雜交文化與國族主義認同的雙面性(duality of identity)的糾纏關係。文化邊緣所碰觸的「新元素」是對文化本質主義(essentialism)的批駁,嘗試從二元對立(binary opposition)的文化觀中尋找文化論述的可能性。 ? 各個文化場域的互相表達是一種複雜的對應關係,因為不可能完整複製另一系統的意??]]>

此篇以藝術社會學的理論基礎解釋藝術文化與政治、歷史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從自解嚴後創作、展覽、學術研究的現象,分析台灣當代藝術的在地化、本土化與同化的過程。 一、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 ? 法國社會學大師Pierre Bourdieu(1930-2002)提出社會實踐理論(theory of practice) ,解釋文化場域中文化資本的運作、累積與繼承。其中,統治階級透過文化再生產(cultural reproduction) 及刻板印象(stereotypes),強化社會空間結構的權力關係,是為象徵暴力(symbolic violence)。 ? 後殖民國家進入歷史化的過程,由抗拒歐美藝術史,到希望融入、共生的關係;西方文化經典、前衛藝術的風格與運動變成了共同詞彙/方便語言(vehicle language),亞洲地區的當代藝術紛紛尋求國際藝壇的注目與認可。平行狀態可見於以下三種趨勢: (1) 大型國際性展演及策展機制的興起:就規模、所整合的社會經濟資源及議題的取向,其重要性超越美術館/畫廊機制下的展覽方式。亦使近三十年間,藝術中心的地理位置逐漸從單一的地理座標成為多元的點。文化差異被跨國文化機制收編,藝術表現趨向「同中求異」,在國際舞台所展現藝術風格的差異性往往成為在地文化的代表。在藝術全球化的政治層面上,藝術家成為其文化的代言人。 (2) 美術史的角色及共同的經典作品:藝術是殖民歷史直接或間接的反應/再現。 另外,「國際級」藝術家 (world-class artists) 常獲邀參與國家境外的公共藝術及官方美術館展覽,使其作品及理念能引介至世界各地。 (3) 知識與資訊的傳播:應用法國文學家Andre Malraux(1901-1976) 「無牆美術館」(Museum Without Walls)的觀點,出版物及媒體的藝術資訊讓當今藝術傳播的質與量能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例如:美國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經過出版界的文字化,繼而藉著美國與日本書籍與雜誌的傳達,對台灣產生啟發。 二、在地的本土化 ? 美國藝評家Thomas McEvilley(1939-2013)認為:當一個被傳統浸盈的文化(本體)與其他文化(他者)相遇時,通常會視之為對內在的威脅;或者此文化籍由了解其本身的現實面,而逐漸採納來自外來的影響。 ? 後殖民主義理論家Homi Bhabha(1949-)於《文化地域》一書中以中介空間(Space in between)詮釋雜交文化與國族主義認同的雙面性(duality of identity)的糾纏關係。文化邊緣所碰觸的「新元素」是對文化本質主義(essentialism)的批駁,嘗試從二元對立(binary opposition)的文化觀中尋找文化論述的可能性。 ? 各個文化場域的互相表達是一種複雜的對應關係,因為不可能完整複製另一系統的意??]]>
Mon, 09 May 2016 07:58:09 GMT /slideshow/ss-61806861/61806861 grandamamma@slideshare.net(grandamamma) 后当代艺术徵候:艺术的在地性与当代性? grandamamma 此篇以藝術社會學的理論基礎解釋藝術文化與政治、歷史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從自解嚴後創作、展覽、學術研究的現象,分析台灣當代藝術的在地化、本土化與同化的過程。 一、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 ? 法國社會學大師Pierre Bourdieu(1930-2002)提出社會實踐理論(theory of practice) ,解釋文化場域中文化資本的運作、累積與繼承。其中,統治階級透過文化再生產(cultural reproduction) 及刻板印象(stereotypes),強化社會空間結構的權力關係,是為象徵暴力(symbolic violence)。 ? 後殖民國家進入歷史化的過程,由抗拒歐美藝術史,到希望融入、共生的關係;西方文化經典、前衛藝術的風格與運動變成了共同詞彙/方便語言(vehicle language),亞洲地區的當代藝術紛紛尋求國際藝壇的注目與認可。平行狀態可見於以下三種趨勢: (1) 大型國際性展演及策展機制的興起:就規模、所整合的社會經濟資源及議題的取向,其重要性超越美術館/畫廊機制下的展覽方式。亦使近三十年間,藝術中心的地理位置逐漸從單一的地理座標成為多元的點。文化差異被跨國文化機制收編,藝術表現趨向「同中求異」,在國際舞台所展現藝術風格的差異性往往成為在地文化的代表。在藝術全球化的政治層面上,藝術家成為其文化的代言人。 (2) 美術史的角色及共同的經典作品:藝術是殖民歷史直接或間接的反應/再現。 另外,「國際級」藝術家 (world-class artists) 常獲邀參與國家境外的公共藝術及官方美術館展覽,使其作品及理念能引介至世界各地。 (3) 知識與資訊的傳播:應用法國文學家Andre Malraux(1901-1976) 「無牆美術館」(Museum Without Walls)的觀點,出版物及媒體的藝術資訊讓當今藝術傳播的質與量能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例如:美國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經過出版界的文字化,繼而藉著美國與日本書籍與雜誌的傳達,對台灣產生啟發。 二、在地的本土化 ? 美國藝評家Thomas McEvilley(1939-2013)認為:當一個被傳統浸盈的文化(本體)與其他文化(他者)相遇時,通常會視之為對內在的威脅;或者此文化籍由了解其本身的現實面,而逐漸採納來自外來的影響。 ? 後殖民主義理論家Homi Bhabha(1949-)於《文化地域》一書中以中介空間(Space in between)詮釋雜交文化與國族主義認同的雙面性(duality of identity)的糾纏關係。文化邊緣所碰觸的「新元素」是對文化本質主義(essentialism)的批駁,嘗試從二元對立(binary opposition)的文化觀中尋找文化論述的可能性。 ? 各個文化場域的互相表達是一種複雜的對應關係,因為不可能完整複製另一系統的意?? <img style="border:1px solid #C3E6D8;float:right;" alt="" src="https://cdn.slidesharecdn.com/ss_thumbnails/random-160509075809-thumbnail.jpg?width=120&amp;height=120&amp;fit=bounds" /><br> 此篇以藝術社會學的理論基礎解釋藝術文化與政治、歷史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從自解嚴後創作、展覽、學術研究的現象,分析台灣當代藝術的在地化、本土化與同化的過程。 一、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 ? 法國社會學大師Pierre Bourdieu(1930-2002)提出社會實踐理論(theory of practice) ,解釋文化場域中文化資本的運作、累積與繼承。其中,統治階級透過文化再生產(cultural reproduction) 及刻板印象(stereotypes),強化社會空間結構的權力關係,是為象徵暴力(symbolic violence)。 ? 後殖民國家進入歷史化的過程,由抗拒歐美藝術史,到希望融入、共生的關係;西方文化經典、前衛藝術的風格與運動變成了共同詞彙/方便語言(vehicle language),亞洲地區的當代藝術紛紛尋求國際藝壇的注目與認可。平行狀態可見於以下三種趨勢: (1) 大型國際性展演及策展機制的興起:就規模、所整合的社會經濟資源及議題的取向,其重要性超越美術館/畫廊機制下的展覽方式。亦使近三十年間,藝術中心的地理位置逐漸從單一的地理座標成為多元的點。文化差異被跨國文化機制收編,藝術表現趨向「同中求異」,在國際舞台所展現藝術風格的差異性往往成為在地文化的代表。在藝術全球化的政治層面上,藝術家成為其文化的代言人。 (2) 美術史的角色及共同的經典作品:藝術是殖民歷史直接或間接的反應/再現。 另外,「國際級」藝術家 (world-class artists) 常獲邀參與國家境外的公共藝術及官方美術館展覽,使其作品及理念能引介至世界各地。 (3) 知識與資訊的傳播:應用法國文學家Andre Malraux(1901-1976) 「無牆美術館」(Museum Without Walls)的觀點,出版物及媒體的藝術資訊讓當今藝術傳播的質與量能突破空間和時間限制。例如:美國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經過出版界的文字化,繼而藉著美國與日本書籍與雜誌的傳達,對台灣產生啟發。 二、在地的本土化 ? 美國藝評家Thomas McEvilley(1939-2013)認為:當一個被傳統浸盈的文化(本體)與其他文化(他者)相遇時,通常會視之為對內在的威脅;或者此文化籍由了解其本身的現實面,而逐漸採納來自外來的影響。 ? 後殖民主義理論家Homi Bhabha(1949-)於《文化地域》一書中以中介空間(Space in between)詮釋雜交文化與國族主義認同的雙面性(duality of identity)的糾纏關係。文化邊緣所碰觸的「新元素」是對文化本質主義(essentialism)的批駁,嘗試從二元對立(binary opposition)的文化觀中尋找文化論述的可能性。 ? 各個文化場域的互相表達是一種複雜的對應關係,因為不可能完整複製另一系統的意??
蠕檎文莉」阯晁。滩セオ蛟呻シ夊理陦锅噪蝨ィ蝨ー諤ァ阔?文莉」諤ァ from Catherine Chan
]]>
758 5 https://cdn.slidesharecdn.com/ss_thumbnails/random-160509075809-thumbnail.jpg?width=120&height=120&fit=bounds presentation Black http://activitystrea.ms/schema/1.0/post http://activitystrea.ms/schema/1.0/posted 0
在文化变革时代的高效城市品牌策略:如何透过设计与定位打造优质城市 /grandamamma/ss-61806639 lord-160509074849
在當代經濟環境與生活形態的急劇轉變之下,城市必須有清晰有力的品牌策略,才能在全球化的橫流中突圍而出。論者透過具代表性的優質城市衡量指標,觀照創新在經濟、科技、文藝、生活等領域的相關度。最後,以成功創新的例子引證,城市可以透過活用文化資產,突破現況的種種限制,轉型為充滿活力的國際都會。 1. 全球化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城市人口以每年六千五百萬的速度增長,佔全球人口的一半,並八成的國民生產總值。都市化加速了全球訊息與資源的流通,城市之間的合作頻繁,在經濟、科技與文化等領域上的競爭亦趨激烈。 ? 城市品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城市取代了國家,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世界各大城市紛紛透過品牌作為內部共同的願景及對外推廣的工具,加強國際化形象,並強調獨有的價值。 ? 創新型城市:相對於以體力與組織為尚的農業或工業經濟,知識經濟以科學、醫療、金融、媒體、科技、文化等行業為核心。此新興形態依靠全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支撐,這些人才必須具有智慧、領導力、自主性、全方位的解難能力、隨機應變、創造力等軟實力。 ? 區域發展趨勢:隨著亞洲及其他新興地區的經濟增長,發展動力將會由西方轉移至東南方,出現去中心化的現象。歐美都會的優勢在其擁有領導潮流的創意思維,能吸引投資者和技術人才,同時文化藝術政策及軟硬體亦一直領先,被其他城市視為尋求創新之參考對象。 2. 何謂優質城市---經濟成就、科技發明、文化藝術、基礎建設、人民生活的總和 ? 衡量指標:論者以全球城市指數、全球前100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全球宜居城市報告、生活質量調查、全球創新城市指數,共五項點出頂尖城市的地區分佈,並說明創新與其他發展因素之對應關係。 ? 節慶化城市:相對於傳統的消費觀光式旅遊,跨文化、跨領域的大型活動慶典強調參與者的投入互動,可促進文化交流、增添城市的活力,較能創造印象深刻的獨特經驗。 ? 後現代旅客期望的轉變:現今新興發展城市的旅遊業普遍強調豪華的物質享受,而已發展國家則厭倦了吃喝玩樂、盡情購物、走馬看花的舊有經驗模式,期望獲得更多元化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體驗。當代城市應運用各自豐富的文化資源,透過尋求可持續的發展路向,思考其在消費與生產模式上的定位與轉型。 3. 案例分析---各地市政府在城市品牌與整體規劃的引導下,從民眾的角度出發,帶頭興建出發設施及主辦大型節慶,並藉此鼓勵工商界積極投資或貢獻產業專長,以支援該城市的發展。在軟件配套方面,從基礎出發,透過教??]]>

在當代經濟環境與生活形態的急劇轉變之下,城市必須有清晰有力的品牌策略,才能在全球化的橫流中突圍而出。論者透過具代表性的優質城市衡量指標,觀照創新在經濟、科技、文藝、生活等領域的相關度。最後,以成功創新的例子引證,城市可以透過活用文化資產,突破現況的種種限制,轉型為充滿活力的國際都會。 1. 全球化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城市人口以每年六千五百萬的速度增長,佔全球人口的一半,並八成的國民生產總值。都市化加速了全球訊息與資源的流通,城市之間的合作頻繁,在經濟、科技與文化等領域上的競爭亦趨激烈。 ? 城市品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城市取代了國家,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世界各大城市紛紛透過品牌作為內部共同的願景及對外推廣的工具,加強國際化形象,並強調獨有的價值。 ? 創新型城市:相對於以體力與組織為尚的農業或工業經濟,知識經濟以科學、醫療、金融、媒體、科技、文化等行業為核心。此新興形態依靠全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支撐,這些人才必須具有智慧、領導力、自主性、全方位的解難能力、隨機應變、創造力等軟實力。 ? 區域發展趨勢:隨著亞洲及其他新興地區的經濟增長,發展動力將會由西方轉移至東南方,出現去中心化的現象。歐美都會的優勢在其擁有領導潮流的創意思維,能吸引投資者和技術人才,同時文化藝術政策及軟硬體亦一直領先,被其他城市視為尋求創新之參考對象。 2. 何謂優質城市---經濟成就、科技發明、文化藝術、基礎建設、人民生活的總和 ? 衡量指標:論者以全球城市指數、全球前100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全球宜居城市報告、生活質量調查、全球創新城市指數,共五項點出頂尖城市的地區分佈,並說明創新與其他發展因素之對應關係。 ? 節慶化城市:相對於傳統的消費觀光式旅遊,跨文化、跨領域的大型活動慶典強調參與者的投入互動,可促進文化交流、增添城市的活力,較能創造印象深刻的獨特經驗。 ? 後現代旅客期望的轉變:現今新興發展城市的旅遊業普遍強調豪華的物質享受,而已發展國家則厭倦了吃喝玩樂、盡情購物、走馬看花的舊有經驗模式,期望獲得更多元化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體驗。當代城市應運用各自豐富的文化資源,透過尋求可持續的發展路向,思考其在消費與生產模式上的定位與轉型。 3. 案例分析---各地市政府在城市品牌與整體規劃的引導下,從民眾的角度出發,帶頭興建出發設施及主辦大型節慶,並藉此鼓勵工商界積極投資或貢獻產業專長,以支援該城市的發展。在軟件配套方面,從基礎出發,透過教??]]>
Mon, 09 May 2016 07:48:48 GMT /grandamamma/ss-61806639 grandamamma@slideshare.net(grandamamma) 在文化变革时代的高效城市品牌策略:如何透过设计与定位打造优质城市 grandamamma 在當代經濟環境與生活形態的急劇轉變之下,城市必須有清晰有力的品牌策略,才能在全球化的橫流中突圍而出。論者透過具代表性的優質城市衡量指標,觀照創新在經濟、科技、文藝、生活等領域的相關度。最後,以成功創新的例子引證,城市可以透過活用文化資產,突破現況的種種限制,轉型為充滿活力的國際都會。 1. 全球化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城市人口以每年六千五百萬的速度增長,佔全球人口的一半,並八成的國民生產總值。都市化加速了全球訊息與資源的流通,城市之間的合作頻繁,在經濟、科技與文化等領域上的競爭亦趨激烈。 ? 城市品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城市取代了國家,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世界各大城市紛紛透過品牌作為內部共同的願景及對外推廣的工具,加強國際化形象,並強調獨有的價值。 ? 創新型城市:相對於以體力與組織為尚的農業或工業經濟,知識經濟以科學、醫療、金融、媒體、科技、文化等行業為核心。此新興形態依靠全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支撐,這些人才必須具有智慧、領導力、自主性、全方位的解難能力、隨機應變、創造力等軟實力。 ? 區域發展趨勢:隨著亞洲及其他新興地區的經濟增長,發展動力將會由西方轉移至東南方,出現去中心化的現象。歐美都會的優勢在其擁有領導潮流的創意思維,能吸引投資者和技術人才,同時文化藝術政策及軟硬體亦一直領先,被其他城市視為尋求創新之參考對象。 2. 何謂優質城市---經濟成就、科技發明、文化藝術、基礎建設、人民生活的總和 ? 衡量指標:論者以全球城市指數、全球前100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全球宜居城市報告、生活質量調查、全球創新城市指數,共五項點出頂尖城市的地區分佈,並說明創新與其他發展因素之對應關係。 ? 節慶化城市:相對於傳統的消費觀光式旅遊,跨文化、跨領域的大型活動慶典強調參與者的投入互動,可促進文化交流、增添城市的活力,較能創造印象深刻的獨特經驗。 ? 後現代旅客期望的轉變:現今新興發展城市的旅遊業普遍強調豪華的物質享受,而已發展國家則厭倦了吃喝玩樂、盡情購物、走馬看花的舊有經驗模式,期望獲得更多元化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體驗。當代城市應運用各自豐富的文化資源,透過尋求可持續的發展路向,思考其在消費與生產模式上的定位與轉型。 3. 案例分析---各地市政府在城市品牌與整體規劃的引導下,從民眾的角度出發,帶頭興建出發設施及主辦大型節慶,並藉此鼓勵工商界積極投資或貢獻產業專長,以支援該城市的發展。在軟件配套方面,從基礎出發,透過教?? <img style="border:1px solid #C3E6D8;float:right;" alt="" src="https://cdn.slidesharecdn.com/ss_thumbnails/lord-160509074849-thumbnail.jpg?width=120&amp;height=120&amp;fit=bounds" /><br> 在當代經濟環境與生活形態的急劇轉變之下,城市必須有清晰有力的品牌策略,才能在全球化的橫流中突圍而出。論者透過具代表性的優質城市衡量指標,觀照創新在經濟、科技、文藝、生活等領域的相關度。最後,以成功創新的例子引證,城市可以透過活用文化資產,突破現況的種種限制,轉型為充滿活力的國際都會。 1. 全球化帶來的機會與挑戰--- 城市人口以每年六千五百萬的速度增長,佔全球人口的一半,並八成的國民生產總值。都市化加速了全球訊息與資源的流通,城市之間的合作頻繁,在經濟、科技與文化等領域上的競爭亦趨激烈。 ? 城市品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城市取代了國家,成為最受關注的焦點。世界各大城市紛紛透過品牌作為內部共同的願景及對外推廣的工具,加強國際化形象,並強調獨有的價值。 ? 創新型城市:相對於以體力與組織為尚的農業或工業經濟,知識經濟以科學、醫療、金融、媒體、科技、文化等行業為核心。此新興形態依靠全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支撐,這些人才必須具有智慧、領導力、自主性、全方位的解難能力、隨機應變、創造力等軟實力。 ? 區域發展趨勢:隨著亞洲及其他新興地區的經濟增長,發展動力將會由西方轉移至東南方,出現去中心化的現象。歐美都會的優勢在其擁有領導潮流的創意思維,能吸引投資者和技術人才,同時文化藝術政策及軟硬體亦一直領先,被其他城市視為尋求創新之參考對象。 2. 何謂優質城市---經濟成就、科技發明、文化藝術、基礎建設、人民生活的總和 ? 衡量指標:論者以全球城市指數、全球前100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全球宜居城市報告、生活質量調查、全球創新城市指數,共五項點出頂尖城市的地區分佈,並說明創新與其他發展因素之對應關係。 ? 節慶化城市:相對於傳統的消費觀光式旅遊,跨文化、跨領域的大型活動慶典強調參與者的投入互動,可促進文化交流、增添城市的活力,較能創造印象深刻的獨特經驗。 ? 後現代旅客期望的轉變:現今新興發展城市的旅遊業普遍強調豪華的物質享受,而已發展國家則厭倦了吃喝玩樂、盡情購物、走馬看花的舊有經驗模式,期望獲得更多元化及富有地方特色的體驗。當代城市應運用各自豐富的文化資源,透過尋求可持續的發展路向,思考其在消費與生產模式上的定位與轉型。 3. 案例分析---各地市政府在城市品牌與整體規劃的引導下,從民眾的角度出發,帶頭興建出發設施及主辦大型節慶,並藉此鼓勵工商界積極投資或貢獻產業專長,以支援該城市的發展。在軟件配套方面,從基礎出發,透過教??
在文化变革时代的高效城市品牌策略:如何透过设计与定位打造优质城市 from Catherine Chan
]]>
241 4 https://cdn.slidesharecdn.com/ss_thumbnails/lord-160509074849-thumbnail.jpg?width=120&height=120&fit=bounds presentation Black http://activitystrea.ms/schema/1.0/post http://activitystrea.ms/schema/1.0/posted 0
https://cdn.slidesharecdn.com/profile-photo-grandamamma-48x48.jpg?cb=1530005390 https://cdn.slidesharecdn.com/ss_thumbnails/random-160509081538-thumbnail.jpg?width=320&height=320&fit=bounds slideshow/ss-61807300/61807300 被火纹身的烙记—高灿兴雕塑展 https://cdn.slidesharecdn.com/ss_thumbnails/random-160509075809-thumbnail.jpg?width=320&height=320&fit=bounds slideshow/ss-61806861/61806861 后当代艺术徵候:艺术的在地性与当代性? https://cdn.slidesharecdn.com/ss_thumbnails/lord-160509074849-thumbnail.jpg?width=320&height=320&fit=bounds grandamamma/ss-61806639 在文化变革时代的高效城市品牌策略:如何透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