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艦計畫 102年 啟動大會報告
- 4. 為什麼要学未来想像?
增加學生在學習與面對問題
具未来想像的態度
準備未來 改變現在
1
想像各種未來方 2
針對想像中的未
向的可能性,並 來,著手準備與
提出解決未來問 儲備因應未來問
題與面對未來挑 題與挑戰的能力,
戰的可能方案
並將想法具體化
為行動
4
- 5. 102年度工作项目
公開徵件 種子教師工作坊
◎ 未来想像與創意種子教師成長工作坊
◎ 102年獲補助補助計畫學校訪視
◎ 未来想像與創意種子教師專業社群發展
◎ 辦理獲補助計畫期末成果發表會 1.未来想像與創意種子教師成長工作坊
◎ 充實未来想像與創意典範教案….…..…….
◎ 辦理103年徵件說明會、審查會議、
啟動大會 2.未来想像與創意種子教師專業社群發展
3.充實未来想像與創意典範教案
102年
造艦計畫
國際社群交流 行政庶務
◎ 設置國際未来想像社群交流平臺 ◎提供教育部及總計畫辦公室相關行政協助……
◎ 促成臺灣教師與澳洲、加拿大教師之合作結盟 ◎計畫網站之建置、資料更新及成果典藏………
◎ 參訪澳洲未来想像教育現場 ◎協助辦理教育部相關領域計畫聯合成果發表會
◎ 辦理國際未来想像課程設計研討 ◎提供計畫團隊各項諮詢並建立諮詢專家資料庫
5
- 6. 102年度重要工作期程
l??建立國際 l??參訪澳洲
社群交流 未来想像
1.設置國際未来想像社群交流平台
平台 教育現場 l??辦理受補
l??修訂103
l??103年 l?? 103年 助計畫期
l??受補助
2.促成臺灣教師與澳洲.加拿大教師 計畫申請
年計畫徵 l??繳交 計畫申請
截止
末成果發
計畫結案
件事宜 開始 表會
期中報告
之結盟
12月 2月
3.參訪澳洲未来想像教育現場 9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10月 11月 1月 3月
4.辦理國際未来想像課程設計研討
l??103年 l??未来想像與 l??促成臺 l??102年度
創意種子教 灣教師
l??103年 l??103年
徵件 計畫審查 未来想像 計畫啟
說明會 師工作坊全 與澳洲.
會議 與創意種 動大會
國PART2 加拿大 子教師成
l??國際未來想 教師之
長工作坊
像課程設計 結盟
研討PART1
l??國際未來
想像課程
設計研討
PART2
6
- 7. 预期成果与展望
?? 建立未来想像諮詢專家學者資料庫,預計募集30位專家學者
?? 形成以12年國教為目標,發展「未来想像專業課程模組」的社群
凝聚
?? 發展國際未来想像社群,與澳洲國中小學未来想像社群交流
?? 發展未来想像教學課程(評量)信效度分析的方法機制
轉化
?? 有效宣導推廣本計畫,積極經營媒體露出
?? 提升國民中小學實務工作者「想像力、創造力與未來力」專業素養,
激發學生對於未來的想像
擴散 ?? 落實未来想像教育縣市扎根,藉由計畫推動成果,建立未來家園典範
?? 將未来想像種子擴散至其他縣市,並落實未来想像縣市扎根願景
7
- 8. 咨询专家学者名单
領域 學者 領域 學者
科技
徐義權
人文
董國昌
科技
賴鼎陞
人文
俞慧芸
科技
吳東昇
人文
李新鄉
科技
陳保川
教育
陳淑芳
科技
許昭良
教育
陳昭儀
科技
鄭明長
藝術
仲曉玲
科技
程啟正
藝術
劉立敏
科技
謝士英
未來學
宋玫玫
語文
潘麗珠
8
- 9. 未来想像
?? Futures Education
Hicks, 2012; Bateman, Gidley, Smith, 2011
?? Imaginative Education
Craft, 2008; Egan, 2007
?? Gidley (2005)
?? 要先能夠想像,才能夠創造。想像力提供了行動的場景,在此一過程
中是非常重要的。
?? 即使不是 “有意識的想像”,內隱的影像也會自動出現。
9
- 10. 刺
想像
激
創造 創新
記憶
經驗
過去
現在
未來
現在 想 未來
未來 想 現在
10
- 11. 认知歷程
重組
加工
經驗
轉化
創新
創造
延伸
想像
刺激
陳以亨、李芸蘋、林思吟 (2012)
11
- 13. 内容
大概的 可能的 偏好的
階段 歷程 Probable
Possible
Preferable
刺 ?? 以事實與現狀預測未 ?? 浪漫的想像 ?? 理性的想像
想 激
來 ?? 烏托邦 ?? 價值選擇
?? 趨勢分析 ?? 許多未來 ?? 個人偏好的未來
像 ?? 一個未來 ?? 現在想未來 / 未來想 ?? 未來想現在
Imagining
?? 現在想未來 現在
想
像
醞 ?? 過去經驗的重置與組合 ?? 未来想像與個人創造力的連結
?? 創意的發想與思考 ?? 描繪未來圖像,設想未來可能面對
釀 ?? 問題解決能力 的問題
Nurturing
創
造
轉 ?? 將想像力與創造力化為創新
變 創
?? 採取實際行動
?? 對現狀的轉變,就是與未來的具體聯繫
Transforming
新
13
(Fitch Svengalis, 1979; Riley, 1989; Pike Selby, 1999; Hicks, 2001; Gidley, Batemen Smiith, 2004;陳以亨、李芸蘋、林思吟 2012)
- 14. 未来想像課程單元設計 (陳以亨,李芸蘋,林思吟,2012)
單元 階段内容 歷程 課程主題與目標 課程内容
破冰—正面思考態度、打 ?? 探索與體驗 (歷史資料、地理環
一 想像 刺激 破習慣領域、打破思考的 境、社區環境踏查、生活體
固著 驗…等)
?? 表達現在與未來的差異
二 ? 想像 未來/想像/未来想像
?? 想像各式各樣的未來場景
?? 認識相關歷史
三 醞釀 想像 提出問題/未來方向
?? 發掘相關的發展歷程
?? 過往經驗的重置與組合
四 ? 想像/創造力 未来想像技巧
?? 創意的發想與思考
?? 引導正向的價值觀
五 創造力 確立與分享未來議題
?? 價值判斷與抉擇
轉變 ?? 呈現技巧的學習
六 創造力/創新 成果產出方式
? ?? 多樣呈現方式
?? 實際操作
七 創新 實作模式 ?? 模型/表演/戲劇/圖畫/故事/寫
作/教具…
?? 當前狀況的改變與描述 14
八 ? 創新/刺激 成果呈現與回饋
?? 從回饋所得的刺激
- 15. 未来想像教育在台灣
?? 學校規模
ü?? 學生人數、班級數
?? 學校特色
ü?? 歷史、地理位置
ü?? 特色課程
?? 學校投入情況
ü?? 校長、主任的支持
ü?? 行政系統的配合
15
- 16. 计画课程发展成果
課程類別 案例學校 主題
特色課程
高雄市河濱國小
愛河,濕地
高雄市內惟國小
柴山圓舞曲
個別課程
嘉義縣柴林國小
語文學科
雲林縣鎮西國小
自然學科
藝文領域
花蓮縣國風國中
美術、音樂、表演、資訊
臺南市東區裕文國小
逐格動畫
全校性實施 (校本位)
臺北市富安國小
想像未來-社子島開發ing
臺南市東區勝利國小
勝利水世界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