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撸
Submit Search
復活的地下軍團 1-of-3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
Download as PPS, PDF
?
0 likes
?
1,082 views
P
psjlew
Follow
復活的地下軍團-1-of-3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Read less
Read more
1 of 33
Download now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More Related Content
復活的地下軍團 1-of-3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1.
攝影、製作:王旭東 音樂 : 秦俑組曲 部分圖文源於網路 2014
年 12 月 25 日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上集) 更多精彩請點擊這裡訪問 http://www.52e-mail.com
2.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 矛” —— 《國風
· 秦風 · 無衣》 4000 多年前,文明的曙光開始照耀中國大地。在黃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個國 家“夏”誕生了。 500 多年後,“商”取代了“夏”。西元前 11 世紀,周王朝又以武力征服了天 下。由於王位只能傳給一個兒子,其他的兒子們就要得到封地。這樣一代代分封下去,周 天子腳下就出現了幾十個國中之國。 從此,這些屬國之間就開始了長達 500 多年的戰爭
3.
直到西元前 230 年,一支來自西北方的軍隊開始橫掃天下。在
10 年的時間裡,他們吞 併了所有的國家,征服了所有的部落。就是這支軍隊,最終結束了 500 多年的戰亂,在中國 第一次創建了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帝國。
4.
在今天陝西省的咸陽市附近,曾經是秦帝國的心臟:咸陽宮。就在這個地方,秦王嬴 政發號施令、指揮秦軍一統天下。 2000 多年過去了,咸陽宮變成了黃土堆,帝國的軍隊卻 找不到任何蹤影。這究竟是一支什麼樣的軍隊呢?
5.
秦軍,這支曾經最強大的軍隊,有著太多令人費解的謎團,千百年來,它只是在人們的想 像中存在。
6.
13/62 直到有一天,幾個陝西農民的意外發現震驚了整個世界! 1974 年,
驪山腳下的楊志發 、楊彥信、楊培彥、楊新滿等 9 個農民,在挖掘抗旱水井時,無意中從地下五六米深的地方 挖出了一個真人一樣的陶製人頭。最終的探測結果表明這是一個空前巨大的秦始皇兵馬俑陪 葬坑。它的面積完全超過了人們的想像。 兵馬俑的發現者--楊志發 兵馬俑的發現者--楊新 滿
7.
秦始皇滅六國,統天下,是中國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在他 13 歲剛即位時,就下 令為其修建陵墓。修造數十年,規模和陪葬堪稱中國第一、世界之最,其陵墓迄今不敢發 掘。秦始皇兵馬俑遺址位於皇陵西外城之外,他們是秦始皇死後繼續統帥的軍團和皇陵衛 隊。 秦始皇陵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8.
兵馬俑遺址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足有 50 多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
6000 多個。在三個俑坑中,一號坑最大,坑裡的兵馬俑也最多。人們無不為兵馬俑的恢弘氣勢和 高超的製作工藝所折服。站在高處鳥瞰,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 方形軍陣,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當年統率的一支南征北戰、所向披靡的大軍。
9.
兵馬俑是奇跡,首先就在於它直接再現了秦國軍隊當年兵強馬壯的宏偉場面,以及兵種 、兵器、軍陣等豐富的軍事內容。一號坑軍陣顯示了秦代步兵、車兵聯合編隊的場面,一眼 望去,似乎是一支雄赳赳的秦國大軍在煙塵滾滾中迎面開來,軍容十分壯觀。軍陣的前鋒是 三排橫隊,由 204 名免盔束髮、身著戰袍的弓弩手組成。
10.
武士俑高 1.8 米左右,體格健壯,體態勻稱。身上穿著戰袍,套著鎧甲,腳上蹬著前端 向上翹起的戰靴,頭髮一律挽成了偏向右側的髮髻。它們有的握著銅戈,有的擎著利劍,有 的拿著盾牌。個個目光炯炯,雙唇緊閉,神態嚴峻,好像一場大戰就在眼前。
11.
三個俑坑內共有木質戰車(已朽)約 140 餘乘。每乘戰車前有四匹戰馬,車後並排 站三個鎧甲俑,他們是車上的甲首、參乘和馭者。
12.
軍陣的兩側和尾端各有一列背陣而站的武士,它們組成了整個軍陣的側翼和後衛;在 前鋒的後面是 6000 多名手持實戰兵器的步兵,夾護著
45 輛戰車組成的 38 列長長縱隊, 威風凜凜、氣勢磅礴。
13.
它們當中有將軍、士兵、馭手等各種軍人形象。平均身高 1.8 米,體魄健壯,容貌、性格 、神態各具特色,妙趣橫生。從年齡上看,有老練沉著,閱歷深廣的老兵;有強健粗獷,血氣 方剛的壯士;還有那年輕氣盛、滿臉稚氣的小夥子。他們既令人望而生畏,又令人肅然起敬。 更令人讚歎的是鎧甲的堅硬,戰袍的輕柔,衣褶的飄動,這些都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
14.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 5 米的大坑,每個坑道都 是青磚鋪地,坑道內例的兩邊,每隔
2 米就有 1 根立柱。這些立柱支撐著木質屋頂,屋頂上 是織成 “人”字形的紋席.席上是土。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用夯 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15.
用於墁鋪俑坑底部的鋪地磚,以小型條磚的數量最多。磚多為青灰色,個別的為橘紅色 ,表面飾細繩紋,質地堅硬,燒成溫度在 950℃ ~
1000℃ 之間。三個俑坑用磚約為 25.6 萬 餘塊。大型條磚上發現有“宮水”、“都昌”等戳印文字,再現“秦磚漢瓦”之遺風。
16.
二號坑土層下面包容了冷兵器時代陸上作戰的所有兵種,有步兵、車兵、騎兵,這 三個兵種形成了陣中有陣,營中有營的多變型軍陣,體現了“易則多其車,險則多其騎, 厄則多其弩”的古代戰法。這些兵馬俑大部分仍掩埋在地下,暫未挖掘。
17.
11/62 這是一支獨立的戰車部隊,這是一個從不為人所知的兵種。雙手前伸的是馭手,他們 四騎一組,井然有序。
18.
坑裡仍然保持出土状态的兵马俑,我很喜欢这种沧桑的感觉。
19.
俑坑中被大火燒過的鋪地磚。考古發掘情況表明,一號俑坑和二號俑坑有黑色木炭遺跡 ,說明一、二號俑坑的塌陷都是因為被火焚燒後造成的。究竟是誰對兵馬俑坑進行了如此巨大 的破壞?從文獻資料推測,破壞兵馬俑的人應當是項羽。
20.
由於項羽的祖父項燕在秦滅楚時被秦將王翦所殺,叔父項梁亦死於秦將手下,因此與秦 始皇結下深仇大恨。項羽火燒咸陽城和阿房宮,仍不足以洩憤,於是再破壞秦始皇陵,燒毀 了秦始皇陵園中的宮殿建築。兵馬俑坑距秦始皇陵僅 1000 餘米,在當時尚未封口,因此在 這場浩劫中也被焚毀。 被焚燒後的立柱遺跡
21.
兵馬俑多用陶冶結合的方法製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蓋一層細泥進行加工刻劃加 彩,有的是先燒後接,有的是先接再燒。其實當年的兵馬俑個個都有鮮豔和諧的彩繪。
22.
彩繪跪射俑 1999 年,在秦俑二號坑的東部出土了幾件造型獨特、形象生動的彩繪跪射俑。它們是 迄今為止發掘最完整、色彩保護最成功的陶俑。漆黑色的髮絲,粉紅色面部,黑白分明的 雙眼,朱紅色的甲帶,粉綠色的戰袍,就連護腿也分為天藍和粉紅兩段,整個色彩濃而不 濁,豔而不俗。可惜這些色彩一經發掘,暴露在空氣中,幾分鐘就消失殆盡。
23.
經導遊指點。我們才注意到第 22 號陶俑,身上既有被焚燒的痕跡,更留有殘存的色彩。
24.
二號坑沒有完全開挖,至今仍然覆蓋著厚厚的黃土。但是,經考古人員勘探。黃土下站立 著一支獨立的弩兵部隊。前排的士兵正在射擊,後排的蹲著準備,一起一伏,配合默契。這顯 然是秦弩兵作戰的一個瞬間。有趣的是,坑中有一個當年的盜洞還在,此洞直徑與我們今天的 陰井差不多,不過現在已經用鐵絲網把洞罩了起來。
25.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 25 米處,呈凹字形,似為統帥左、右、中三軍的總指揮部。指 揮車蓄勢待發,
68 名衛士莊嚴的守衛著司令部的安全。
26.
陶俑環繞四周牆壁,面對面相向排列。說明他們是護衛指揮官的警衛。戰車上的隨員 又都戴有表明軍吏身份的長冠,說明該車級別較高。俑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兵器——銅 殳,它長只有 14 釐米,沒有尖銳的鋒刃,說明此類兵器是一種儀仗禮器,不是具有殺傷 力的實戰兵器。
27.
三號俑坑陶俑保存情況遠不及一號俑坑,俑坑的陶俑大部分沒有頭,陶馬馬頭也同樣殘 缺不全,由此不難看出三號俑坑曾遭受過嚴重的人為破壞。
28.
在這裡,既有“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強大軍陣,又有“運籌於帷幄之中”的指揮機關,真是 思慮周到、佈局嚴謹,不愧為一部立體而鮮活的古代兵陣。
29.
秦俑坑的修建工程,大約開始於西元前 221 年統一全國後,到西元
前 209 年被迫停工, 前後費時十年左右。
30.
秦兵馬俑,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地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 ,形象地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英雄氣概。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31.
12/62 陪葬坑中還挺立著幾百匹戰馬,它們昂首嘶鳴的狀態很容易使人聯想到雷霆萬鈞的戰 場。在戰馬的邊上,古代戰車的痕跡清晰可辨,木製的戰車完全朽爛了,車體的輪廓卻保 留了下來。
32.
一號俑坑出土的戰車遺跡。春秋戰國時期,秦是著名的軍事強國,有戰車千乘、騎萬匹 、步兵百餘萬。秦始皇正是憑藉著這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兼併了六國,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 業。一、二、三號兵馬俑坑內埋藏的大量戰車和車士俑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33.
那一匹匹戰馬良駒,那陶馬跟真馬一樣,形體健壯。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如果一聲令下, 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跳上征程。 走進它的身旁,似乎能聽到這些戰馬的嘶鳴声…… 更多精彩請點擊這裡訪問 http://www.52e-mail.com 請 繼 續 觀 賞 中 集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