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沟通管理
- 2. 第一節 溝通的本質 溝通( communication )是指訊息的交換與傳遞的過程,不只是用語言、文字、或其他媒介來表現。 說者的訊息必須被聽者接收,作家的作品必須被讀者閱讀,才算是發生了溝通。 但是有效的溝通,除了訊息被傳達之外,仍需讓接收訊息者對訊息有真正的瞭解。 因此溝通是指將資訊與意思有效傳遞的過程。
- 3. 溝通的程序 1. 溝通來源:通常有稱為發訊者( sender ),任何溝通起源於一個溝通的目的。這個目的經過思想的醞釀之後,變成解碼的來源。 2. 譯碼:譯碼的過程受四種條件的影響:技巧、態度、知識及社會文化系統。通常譯碼者的編譯技巧會影響訊息被接受的品質。而編譯者的態度、知識,將會造成內容的差異。社會文化系統決定了譯者的身份與地位,進而影響編譯的方式,措詞及語氣。在面對面的溝通中,身體語言 (body language) 也會透露某些訊息。
- 11. ( 3 )網路與行動通訊 自從電腦,手機蓬勃發展之後,為人類溝通又提供了一項既快又便捷的溝通工具。電腦網路能突破時空的障礙,使人類溝通效果大為改進。手機的普遍使用,使得溝通無距離。 E-mail 信箱,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使得溝通往來無國界。
- 14. 組織溝通的途徑 1. 正式溝通:溝通若依循指揮或層級系統來進行,則稱為正式溝通。例如上司對部屬的指示、部屬向上級報告等。 2. 非正式溝通:非正式溝通的對象、時間及內容各方面都是未經計劃和難以辨別的。非正式溝通的發生,是基於組織成員的知覺和動機上的需要。非正式溝通途徑很像葡萄藤( grapevine ),盤根錯節,沒有一定的方向,有時候很難釐清其中的管道。
- 20. 促進有效溝通管理 ( 一 ) 過濾:訊息發出者有意地修飾訊息,使其成為對自己有利的型式。尤其在高度結構化的組織,流通的各種訊息多係發出者篩選過濾的。 ( 二 ) 選擇性知覺:訊息者往往只選擇那些對自己較重要,或與自己的經驗、背景、需要,較吻合的訊息。 ( 三 ) 情緒:無論訊息的發出者或接受者,均受情緒的影響,而使溝通效果發生變化。 ( 四 ) 語言:溝通過程中所用運用的語言、文字,每每影響溝通的意義,使接受者容易導致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