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撸

狠狠撸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伊斯蘭專題研討 單元五
伊斯蘭專題研討 5
先知之后:谁是接班人?
?   Calipha:即代理人、接班人之意。
    ? 當時,你的主對眾天神說:「我必定在大地上設置
      一個代理人。」他們說:「我們讚你超絕,我們讚
      你清淨,你還要在大地上設置作惡和流血者嗎?」
      他說:「我知道你們所不知道的。」 《古蘭經》
      (2:30)
    ? 達五德啊(大衛王)!我確已任命你為大地的代治者,
      你當替人民秉公判決,不要順從私欲,以免私欲使
      你叛離真主的大道;叛離真主的大道者,將因忘卻
      清算之日而受嚴厲的刑罰。《古蘭經》 (38:26)
?   英譯中作viceroy。
? 頭銜:指穆罕默德的合法接班人。
? 制度:包括接班人的合法性、職掌等。

    ?   問題:偉大的先知之後,誰才是他的接班人?
? 誰是穆斯林?什麼才是Ummah?
? 穆罕默德歸真後,社群的正統性和轉型。

? 對於分裂者應當採取的態度。

? 社群內司法判決的權威和效力。

? 繼承制度的合法性與各部族當地原有傳統
  間的差異。
伊斯蘭專題研討 5
?   族群變化:
    ? 最早:1.麥加貴族、阿拉伯人、貝都因人。
    ? 第二階段:2.原本歸化基督宗教、波斯的阿拉伯人。

    ? 第三階段:3.新歸化的非洲、歐洲、亞洲不同種族
      的人。
?   因稅制、兵役制度產生的階級:
    ? 1.原先麥加、麥地那的穆斯林貴族。
    ? 2.新皈依的穆斯林。

    ? 3.其他一神教信徒。

    ? 4.奴隷。
? Rashidun Calipha。         al-Khulafā?u r-Rāshidūn

? Umayyads, 7th–8th centuries。

? Abbasids, 8th–13th centuries。

? Shadow Caliphate, 13th–16th centuries。

? Ottomans, 16th–20th century。
? 第一位哈里發 Abu Bakr
? 第二位哈里發烏瑪('Umar ibn al-Khattab, 634-
  644)
? 第三位哈里發Uthman ibn Affan, 644-

? 第四位哈里發Ali ibn Abi Talib

    ?   以上在Sunni稱Rashidun Calipha。
?   背景:擴張和中心的轉移。
?   一、叛教、假先知和分裂。
    ?   1.葉門地區:Aswad Al Ansi叛教,由波斯人穆斯林省長Firoz平定。
    ?   2. Ridda wars:主要由宣告自己為先知的Maslamah ibn ?abīb領
        導,加上巴林、阿曼、葉門等地的叛亂,主要是源於阿拉伯內部。
?   二、暗殺。
    ?   ?Umar被波斯人暗殺。
    ?   Uthman l被來自埃及的叛亂者殺害。
    ?   Ali, 被分裂分子(kharajis)所殺。
?   三、內戰。
    ?   第一次內戰(First Islamic Civil War, First Fitna (656–661)。
         ?   Battle of Bassorah。
         ?   Battle of Siffin。
         ?   Battle of Nahrawan。
? 別派。
? 宗教法與世俗法合併的判決制度。

? 新的社群中心和代表

    ? Mosque:清真寺。
    ? Ulama或Ulema:中文作阿訇,伊斯蘭的宗教
      專職人士。
?   一、分裂:
    主題               解決

    1.假先知。           武力鎮壓。

    2.族群分裂/帝國統治與教    形成Khatiji, Shii, Sunni等
    義的衝突。            不同派別。

?   二、教理教義的不同詮釋:
    ?   教義學(kalam)、教法學(fiqh)的產生。
?   阿舒拉節(Day of
    Ashura: Ashura)是伊
    斯蘭曆法的一月穆哈蘭
    姆月(Muharram)十日。
    自穆罕默德時即是宗教
    節慶月。
?   於遜尼派,它的源頭和
    摩西打敗埃及法老有關。
    在什葉派裡,是紀念先
    知的孫子Husayn ibn
    Ali被殺的日子。
轉引自
1.http://en.wikipedia.org/wiki/Day_of_Ashura
2. http://freeobjectone.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13.html
?   出發點:
    ? 宗教不只是和個人有關的事物。
    ? 宗教具有整合和凝聚社會的功能。

    ? 所有的宗教行動都具有經濟上的意義。

? 權威(Authority)。
? 正統與異端:Orthodoxy v.s. Heresy。
正统/
            異端

      權威/
      支配
              宗教/社
文化、地理環境、       會
風俗習慣、種族、
血緣關係、經驗
伊斯蘭專題研討 5
?   宗教的功能:
    ?   宗教是一種與「神聖事物」有關的「信仰」和「儀式」
        組成的統一體系。這些信仰和儀式把所有贊同它們的
        人「凝聚」或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名為「教會」的
        道德社群。
    ?   功能:藉由信仰和儀式,人們形成一致的情感、價值
        觀,共同行動,成為社會。
?   宗教與共同體行動
    ?   人們唯有透過宗教行動才能理解宗教,而宗教行動無
        法脫離經濟目的,透過分析宗教行動能夠了解其經濟
        社會意義。宗教行動的開端源於一種特別的能力或力
        量,能夠分辨或產生神聖,即卡里斯瑪(charisma)。
?   權威有五種:
    ?   定義:具有某種正當性的權力,能夠要求和獲得人們的順服。
    ?   種類:1.人,宗教領袖;2.神聖文本:3.傳統:口傳或文傳:
        4.有宗教領導者和儀式的宗教團體;5.個人經驗。
    ?   延伸:不同的權威經常在相同或不同的社群中製造緊張和產
        生衝突。
?   卡里斯瑪
    ?   定義:超凡的力量。
    ?   兩種:一、自然天成:人或自然物因為自然的稟賦而有的資
        質,無法藉由任何手段而得。二、激發:人或物身上早已育
        有卡里斯瑪的胚胎,透過不尋常的手段如禁欲、恩寵注入、
        因善行而得,或是其他方法將它從人或物身上喚醒。
    ?   延伸:對週遭的人發揮影響力,使他們追隨之並共同行動。
?   Orthodox = orthos + doxa
    ? Orthos: “right”, “true”, “straight”。
    ? Doxa:opinion or belief。
?   1.古代儒家稱其他學說、學派為異端。《論語?為政》:“ 子 曰:?攻
    乎異端,斯害也已。?” 朱熹 集注:“異端,非聖人之道,而別為一端,
    如 楊 墨 是也。” 唐玄宗 《<孝經>序》:“嗟乎!夫子沒而微言絕,
    異端起而大義乖。” 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
    係》:“更因思想通脫之後……遂能充分容納异端和外來的思想,故
    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2.凡自居正統的人或組織對異己的觀點、
    學說或教義亦稱之為異端。 晉 僧肇 《百論序》:“外道紛然,異端
    競起,邪辯逼真,殆亂正道。3.各種說法;不同見解。《後漢書?延
    篤傳》:“觀夫仁孝之辯,紛然異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據,可謂篤
    論矣。” 4.猶異志,離心。《宋書?武帝紀中》:“既知 毅 不能居下,
    終為異端,密圖之。” 5.指分離。《再生緣》第十七回:“奴合你,同
    處同歸不異端。”6.指無關緊要的事物。7.另一端。8.意外事端。
?   正統1.舊指一系相承、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與“僭竊”、“偏安”相對。
    漢 班固 《典引》2.嫡系子孫。《漢書?郊祀志下》:“ 宣帝 即位,由
    武帝 正統興。”3.泛指學派、黨派等一脈相傳的嫡派。 宋 陸游 《喜
    楊廷秀秘監再入館》詩:“嗚呼大廈傾,孰可任梁棟?願公力起之,
    千載傳正統”。

More Related Content

伊斯蘭專題研討 5

  • 4. ? Calipha:即代理人、接班人之意。 ? 當時,你的主對眾天神說:「我必定在大地上設置 一個代理人。」他們說:「我們讚你超絕,我們讚 你清淨,你還要在大地上設置作惡和流血者嗎?」 他說:「我知道你們所不知道的。」 《古蘭經》 (2:30) ? 達五德啊(大衛王)!我確已任命你為大地的代治者, 你當替人民秉公判決,不要順從私欲,以免私欲使 你叛離真主的大道;叛離真主的大道者,將因忘卻 清算之日而受嚴厲的刑罰。《古蘭經》 (38:26) ? 英譯中作viceroy。
  • 6. ? 誰是穆斯林?什麼才是Ummah? ? 穆罕默德歸真後,社群的正統性和轉型。 ? 對於分裂者應當採取的態度。 ? 社群內司法判決的權威和效力。 ? 繼承制度的合法性與各部族當地原有傳統 間的差異。
  • 8. ? 族群變化: ? 最早:1.麥加貴族、阿拉伯人、貝都因人。 ? 第二階段:2.原本歸化基督宗教、波斯的阿拉伯人。 ? 第三階段:3.新歸化的非洲、歐洲、亞洲不同種族 的人。 ? 因稅制、兵役制度產生的階級: ? 1.原先麥加、麥地那的穆斯林貴族。 ? 2.新皈依的穆斯林。 ? 3.其他一神教信徒。 ? 4.奴隷。
  • 9. ? Rashidun Calipha。 al-Khulafā?u r-Rāshidūn ? Umayyads, 7th–8th centuries。 ? Abbasids, 8th–13th centuries。 ? Shadow Caliphate, 13th–16th centuries。 ? Ottomans, 16th–20th century。
  • 10. ? 第一位哈里發 Abu Bakr ? 第二位哈里發烏瑪('Umar ibn al-Khattab, 634- 644) ? 第三位哈里發Uthman ibn Affan, 644- ? 第四位哈里發Ali ibn Abi Talib ? 以上在Sunni稱Rashidun Calipha。
  • 11. ? 背景:擴張和中心的轉移。 ? 一、叛教、假先知和分裂。 ? 1.葉門地區:Aswad Al Ansi叛教,由波斯人穆斯林省長Firoz平定。 ? 2. Ridda wars:主要由宣告自己為先知的Maslamah ibn ?abīb領 導,加上巴林、阿曼、葉門等地的叛亂,主要是源於阿拉伯內部。 ? 二、暗殺。 ? ?Umar被波斯人暗殺。 ? Uthman l被來自埃及的叛亂者殺害。 ? Ali, 被分裂分子(kharajis)所殺。 ? 三、內戰。 ? 第一次內戰(First Islamic Civil War, First Fitna (656–661)。 ? Battle of Bassorah。 ? Battle of Siffin。 ? Battle of Nahrawan。
  • 12. ? 別派。 ? 宗教法與世俗法合併的判決制度。 ? 新的社群中心和代表 ? Mosque:清真寺。 ? Ulama或Ulema:中文作阿訇,伊斯蘭的宗教 專職人士。
  • 13. ? 一、分裂: 主題 解決 1.假先知。 武力鎮壓。 2.族群分裂/帝國統治與教 形成Khatiji, Shii, Sunni等 義的衝突。 不同派別。 ? 二、教理教義的不同詮釋: ? 教義學(kalam)、教法學(fiqh)的產生。
  • 14. ? 阿舒拉節(Day of Ashura: Ashura)是伊 斯蘭曆法的一月穆哈蘭 姆月(Muharram)十日。 自穆罕默德時即是宗教 節慶月。 ? 於遜尼派,它的源頭和 摩西打敗埃及法老有關。 在什葉派裡,是紀念先 知的孫子Husayn ibn Ali被殺的日子。
  • 16. ? 出發點: ? 宗教不只是和個人有關的事物。 ? 宗教具有整合和凝聚社會的功能。 ? 所有的宗教行動都具有經濟上的意義。 ? 權威(Authority)。 ? 正統與異端:Orthodoxy v.s. Heresy。
  • 17. 正统/ 異端 權威/ 支配 宗教/社 文化、地理環境、 會 風俗習慣、種族、 血緣關係、經驗
  • 19. ? 宗教的功能: ? 宗教是一種與「神聖事物」有關的「信仰」和「儀式」 組成的統一體系。這些信仰和儀式把所有贊同它們的 人「凝聚」或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名為「教會」的 道德社群。 ? 功能:藉由信仰和儀式,人們形成一致的情感、價值 觀,共同行動,成為社會。 ? 宗教與共同體行動 ? 人們唯有透過宗教行動才能理解宗教,而宗教行動無 法脫離經濟目的,透過分析宗教行動能夠了解其經濟 社會意義。宗教行動的開端源於一種特別的能力或力 量,能夠分辨或產生神聖,即卡里斯瑪(charisma)。
  • 20. ? 權威有五種: ? 定義:具有某種正當性的權力,能夠要求和獲得人們的順服。 ? 種類:1.人,宗教領袖;2.神聖文本:3.傳統:口傳或文傳: 4.有宗教領導者和儀式的宗教團體;5.個人經驗。 ? 延伸:不同的權威經常在相同或不同的社群中製造緊張和產 生衝突。 ? 卡里斯瑪 ? 定義:超凡的力量。 ? 兩種:一、自然天成:人或自然物因為自然的稟賦而有的資 質,無法藉由任何手段而得。二、激發:人或物身上早已育 有卡里斯瑪的胚胎,透過不尋常的手段如禁欲、恩寵注入、 因善行而得,或是其他方法將它從人或物身上喚醒。 ? 延伸:對週遭的人發揮影響力,使他們追隨之並共同行動。
  • 21. ? Orthodox = orthos + doxa ? Orthos: “right”, “true”, “straight”。 ? Doxa:opinion or belief。
  • 22. ? 1.古代儒家稱其他學說、學派為異端。《論語?為政》:“ 子 曰:?攻 乎異端,斯害也已。?” 朱熹 集注:“異端,非聖人之道,而別為一端, 如 楊 墨 是也。” 唐玄宗 《<孝經>序》:“嗟乎!夫子沒而微言絕, 異端起而大義乖。” 魯迅 《而已集?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 係》:“更因思想通脫之後……遂能充分容納异端和外來的思想,故 孔教以外的思想源源引入。”2.凡自居正統的人或組織對異己的觀點、 學說或教義亦稱之為異端。 晉 僧肇 《百論序》:“外道紛然,異端 競起,邪辯逼真,殆亂正道。3.各種說法;不同見解。《後漢書?延 篤傳》:“觀夫仁孝之辯,紛然異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據,可謂篤 論矣。” 4.猶異志,離心。《宋書?武帝紀中》:“既知 毅 不能居下, 終為異端,密圖之。” 5.指分離。《再生緣》第十七回:“奴合你,同 處同歸不異端。”6.指無關緊要的事物。7.另一端。8.意外事端。 ? 正統1.舊指一系相承、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與“僭竊”、“偏安”相對。 漢 班固 《典引》2.嫡系子孫。《漢書?郊祀志下》:“ 宣帝 即位,由 武帝 正統興。”3.泛指學派、黨派等一脈相傳的嫡派。 宋 陸游 《喜 楊廷秀秘監再入館》詩:“嗚呼大廈傾,孰可任梁棟?願公力起之, 千載傳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