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撸

狠狠撸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Leading e-learningPresenter  杨舒嵐黄帧祥苏育琳98.11.26
Start With Your Training Needs AssessmentChapter 8
1.础产蝉迟谤补肠迟此章节并非在於探讨如何完成一份训练需求评估而只是一章解释策略与经济在开始步骤的重要性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1/7)确认
劳工(内在客户)
外部客户科技协助可支援沟通教育更新维持竞争力维护客层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2/7)目标提供时间与效能上的学习内容藉由学习工具传送知识建立标準评估需求,客层对软硬体的接受度了解对於工作平台的需求:知识、技能了解学习者可接受的科技
2.The Training Needs Assessment(3/7)錯誤觀念:先選擇科技再試圖將內容填入one-size-fits-all world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4/7)对的开始:了解内部劳工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甚至包含你的客层)针对不同阶层的劳工,根据其职务和所需之软性技能训练,决定哪种知识与技能是他们所必备的须清楚陈述希望学习者达到的知识与技能程度了解学习者对於电脑专业知识的程度确认当地或区域性的支援能提供任何文化或语言翻译之需求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5/7)当完成了整体训练需求表-&驳迟;决定最适合的课程或模组以及使用的科技配合训练需求评估表-&驳迟;如何产出(搭配第十章)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6/7)劳工训练需求的评估:需要时常更新特定领域的训练?哪种形式的专业训练在工作需求上是实用的?哪种技能是在开始新的工作与推动工作所需要的?哪些现有技能可以被应用到下一个工作?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对其他工作跨领域训练所需要的?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7/7)学习者训练需求的评估:学习内容中是否有多种程度的困难度?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者需要双向视讯或其它科技為了与指导者互动?学习者是否需要与你或其他学习者互动吗?需要鑑定学习者在每一阶段的成果或模组是否有完成吗?是否需要為评鑑时表现较差或是学习歷程中感到困惑的学习者提供别-迟耻迟辞谤吗?学习者需要以视觉化呈现课程内容或学习片段吗?
3.The Next Part of Your Needs Assessment(1/4)評估學習者擁有的軟硬體設備,並確認每一個人都能達成以下所列項目:連線到網際網路連線所需的硬體及軟體規格的相容性擁有最新的多媒體使用應用程式的知識
3.The Next Part of Your Needs Assessment(2/4)心情挫敗有時候,網頁無法如期運作在花費金錢與時間後,必須重新開始學習者感到沮喪挫敗,且獲得比預期還少的學習經驗心態轉變困難
3.The Next Part of Your Needs Assessment(3/4)連線所需的硬體及軟體如果選擇藉由衛星或視訊會議系統傳遞課程,則必須評估勞工是否有能力接受這樣的訓練。舉例來說:是否擁有連結到15英里通訊衛星的線路或視訊會議的設備?如果選擇使用聲圖傳送技術,是否每人都能獲取必要的設備?
3.The Next Part of Your Needs Assessment(4/4)每間公司都有獨特授權功能與軟性技能訓練需求
客戶對於產品的內容、傳遞方式、客製化等,都屬於需求評估中所需確認的外部資訊。4.conclusion確定了欲使用的科技後,每個人都必須被訓練知道如何使用這些科技。Identify Strengths and Weakness of Each Learning TechnologyChapter 9
1.Framework of Selecting Learning Technologies (1/2)在執行一個訓練需求評估時,學習科技的選擇是一個重要課題,必須要有一個系統化的計畫來選擇學習的科技與方法
1.Framework of Selecting Learning Technologies (2/2)選擇學習科技時所需考慮的問題:學習科技的策略(同步/非同步、單向/雙向、獨立/群體)學習科技可否與課程、模組、知識物件配合學習科技能否刺激並保持學習者的興趣是否有證據顯示此學習科技是有效的學習科技可否允許學習者與指導者進行互動學習科技能否被其它學習站台的資源增強學習科技是否吻合學習者的學習喜好學習科技是否吻合教學者的教學喜好學習科技的焦點在內容的傳遞還是技能的建立學習科技的互動性與彈性的程度範圍
2.Type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1/8)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2/8)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3/8)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4/8)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5/8)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6/8)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7/8)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8/8)
Select multiple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Chapter 10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1/12)決定課程的呈現形式前,需先考量:欲達到的互動程度學習活動訴求重點依據上述兩點,進而選擇適當的學習科技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2/12)教材呈現形式與科技傳遞的選擇架構:Interaction LevelLearner-InstructorLearner-LearnerLearner-Guest ExpertLearner-Community MemberLearner-ToolsLearner-ContentLearner-EnvironmentFocus of ActivityContentProcessInteractionSkill BuildingCritical ThinkingTest-BasedAudio-BasedVideo-BasedComputer-BasedLearning TechnologyInternet-BasedBlended Technologies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3/12)Interaction LevelLearner – Instructor:透過演講或直接呈現學習內容、主持討論會議、指派學習任務,或透過報告、日誌、測驗進行學習評鑑。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4/12)Learner – Learner:透過討論、辯論、對話、團隊活動等學習活動,分享彼此經驗、觀點,進而發展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Learner – Guest Expert  & Learner – Community Member :與在相同領域,有豐富經驗的人學習。他們可以提供的學習資源有:呈現或領導進行某議題之討論幫助議題的探索或提供一些範例作為個案研究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5/12)Learner –Tools:學習者僅需與電腦進行互動,像是反覆的練習活動、測驗、個別指導、模擬等。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6/12)Learner – Content:學習者與網頁中的資訊、書本、影片、資料庫等學習內容進行互動。學習者透過觀察、搜尋、閱讀,將這些內容,內化成有意義的知識。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7/12)Learner – Environment:應用科技環境所得資源,與教學者或同儕進行其他互動。Apply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8/12)Focus of Activity內容的學習(Content)流程的學習(Process )互動的學習(Interaction)技能的養成(Skill building)批判思考的養成(Critical Thinking)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9/12)1.內容的學習(Content)目的:使學習者能清楚地理解與記憶學習內容方法:透過閱讀或呈現學習內容活動安排:小組討論、演講、個案研究、觀賞影片、評論網站等。 2.流程的學習(Process )目的:使學習者學會做某事的流程,並能將其應用在實際的情境當中。方法:透過做中學活動安排:行為的流程、心智的流程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10/12)3.互動的學習(Interaction)目的:學習者不僅要獲得某特定領域的專業能力外,透過與他人之互動,使其亦能提升態度、觀點與達成社會期望。方法: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進行互動活動安排:個別指導或合作學習的小組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11/12)4.技能的養成(Skill building)方法:根據學習者的表現,給予正負向的刺激。活動安排:反覆式的練習、模擬、影片教學。5.批判思考的養成(Critical Thinking)目的:學習者透過評鑑、分析與資訊連結,能將知識進行有意義的重新組織。方法:學習者對於所聞所見,根據自己的觀點、 經驗評估其適當性。活動安排:反思、日誌、角色扮演。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12/12)Learning Technology學習科技的選擇,會影響課程的互動性和焦點活動的設計。若學習科技無法與學習活動搭配得當,教學將會失去效率,且可能造成不連貫。
2.Questions to ask before selecting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 methods選擇教材呈現形式與傳遞方法前,請先思考:InteractionFocus of activityAssessment學習者與教學者或其他學習者互動的程度?
学习者是否被期望独自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者被鼓励自学的范围有多大?
学习者可从教学者或其他学习者身上获得多少支援?
是否有邀请其他专家参与课程?
有多少其他资源和社群会员被纳入课程当中?
课程主要的焦点活动是什麼?
课程的学习目的、目标是什麼?
学习活动的安排与呈现、传递方式是否适合这门课?

More Related Content

A 05 981203

  • 1. Leading e-learningPresenter 杨舒嵐黄帧祥苏育琳98.11.26
  • 2. Start With Your Training Needs AssessmentChapter 8
  • 4.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1/7)确认
  • 7.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2/7)目标提供时间与效能上的学习内容藉由学习工具传送知识建立标準评估需求,客层对软硬体的接受度了解对於工作平台的需求:知识、技能了解学习者可接受的科技
  • 8. 2.The Training Needs Assessment(3/7)錯誤觀念:先選擇科技再試圖將內容填入one-size-fits-all world
  • 9.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4/7)对的开始:了解内部劳工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甚至包含你的客层)针对不同阶层的劳工,根据其职务和所需之软性技能训练,决定哪种知识与技能是他们所必备的须清楚陈述希望学习者达到的知识与技能程度了解学习者对於电脑专业知识的程度确认当地或区域性的支援能提供任何文化或语言翻译之需求
  • 10.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5/7)当完成了整体训练需求表-&驳迟;决定最适合的课程或模组以及使用的科技配合训练需求评估表-&驳迟;如何产出(搭配第十章)
  • 11.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6/7)劳工训练需求的评估:需要时常更新特定领域的训练?哪种形式的专业训练在工作需求上是实用的?哪种技能是在开始新的工作与推动工作所需要的?哪些现有技能可以被应用到下一个工作?哪些知识和技能是对其他工作跨领域训练所需要的?
  • 12. 2.The Training Needs 础蝉蝉别蝉蝉尘别苍迟(7/7)学习者训练需求的评估:学习内容中是否有多种程度的困难度?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学习者需要双向视讯或其它科技為了与指导者互动?学习者是否需要与你或其他学习者互动吗?需要鑑定学习者在每一阶段的成果或模组是否有完成吗?是否需要為评鑑时表现较差或是学习歷程中感到困惑的学习者提供别-迟耻迟辞谤吗?学习者需要以视觉化呈现课程内容或学习片段吗?
  • 13. 3.The Next Part of Your Needs Assessment(1/4)評估學習者擁有的軟硬體設備,並確認每一個人都能達成以下所列項目:連線到網際網路連線所需的硬體及軟體規格的相容性擁有最新的多媒體使用應用程式的知識
  • 14. 3.The Next Part of Your Needs Assessment(2/4)心情挫敗有時候,網頁無法如期運作在花費金錢與時間後,必須重新開始學習者感到沮喪挫敗,且獲得比預期還少的學習經驗心態轉變困難
  • 15. 3.The Next Part of Your Needs Assessment(3/4)連線所需的硬體及軟體如果選擇藉由衛星或視訊會議系統傳遞課程,則必須評估勞工是否有能力接受這樣的訓練。舉例來說:是否擁有連結到15英里通訊衛星的線路或視訊會議的設備?如果選擇使用聲圖傳送技術,是否每人都能獲取必要的設備?
  • 16. 3.The Next Part of Your Needs Assessment(4/4)每間公司都有獨特授權功能與軟性技能訓練需求
  • 18. 1.Framework of Selecting Learning Technologies (1/2)在執行一個訓練需求評估時,學習科技的選擇是一個重要課題,必須要有一個系統化的計畫來選擇學習的科技與方法
  • 19. 1.Framework of Selecting Learning Technologies (2/2)選擇學習科技時所需考慮的問題:學習科技的策略(同步/非同步、單向/雙向、獨立/群體)學習科技可否與課程、模組、知識物件配合學習科技能否刺激並保持學習者的興趣是否有證據顯示此學習科技是有效的學習科技可否允許學習者與指導者進行互動學習科技能否被其它學習站台的資源增強學習科技是否吻合學習者的學習喜好學習科技是否吻合教學者的教學喜好學習科技的焦點在內容的傳遞還是技能的建立學習科技的互動性與彈性的程度範圍
  • 20. 2.Type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
  • 21.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1/8)
  • 22.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2/8)
  • 23.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3/8)
  • 24.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4/8)
  • 25.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5/8)
  • 26.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6/8)
  • 27.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7/8)
  • 28. 3.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Learning Technologies(8/8)
  • 29. Select multiple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Chapter 10
  • 30.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1/12)決定課程的呈現形式前,需先考量:欲達到的互動程度學習活動訴求重點依據上述兩點,進而選擇適當的學習科技
  • 31.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2/12)教材呈現形式與科技傳遞的選擇架構:Interaction LevelLearner-InstructorLearner-LearnerLearner-Guest ExpertLearner-Community MemberLearner-ToolsLearner-ContentLearner-EnvironmentFocus of ActivityContentProcessInteractionSkill BuildingCritical ThinkingTest-BasedAudio-BasedVideo-BasedComputer-BasedLearning TechnologyInternet-BasedBlended Technologies
  • 32.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3/12)Interaction LevelLearner – Instructor:透過演講或直接呈現學習內容、主持討論會議、指派學習任務,或透過報告、日誌、測驗進行學習評鑑。
  • 33.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4/12)Learner – Learner:透過討論、辯論、對話、團隊活動等學習活動,分享彼此經驗、觀點,進而發展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的能力。Learner – Guest Expert & Learner – Community Member :與在相同領域,有豐富經驗的人學習。他們可以提供的學習資源有:呈現或領導進行某議題之討論幫助議題的探索或提供一些範例作為個案研究
  • 34.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5/12)Learner –Tools:學習者僅需與電腦進行互動,像是反覆的練習活動、測驗、個別指導、模擬等。
  • 35.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6/12)Learner – Content:學習者與網頁中的資訊、書本、影片、資料庫等學習內容進行互動。學習者透過觀察、搜尋、閱讀,將這些內容,內化成有意義的知識。
  • 36.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7/12)Learner – Environment:應用科技環境所得資源,與教學者或同儕進行其他互動。Apply
  • 37.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8/12)Focus of Activity內容的學習(Content)流程的學習(Process )互動的學習(Interaction)技能的養成(Skill building)批判思考的養成(Critical Thinking)
  • 38.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9/12)1.內容的學習(Content)目的:使學習者能清楚地理解與記憶學習內容方法:透過閱讀或呈現學習內容活動安排:小組討論、演講、個案研究、觀賞影片、評論網站等。 2.流程的學習(Process )目的:使學習者學會做某事的流程,並能將其應用在實際的情境當中。方法:透過做中學活動安排:行為的流程、心智的流程
  • 39.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10/12)3.互動的學習(Interaction)目的:學習者不僅要獲得某特定領域的專業能力外,透過與他人之互動,使其亦能提升態度、觀點與達成社會期望。方法: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進行互動活動安排:個別指導或合作學習的小組
  • 40.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11/12)4.技能的養成(Skill building)方法:根據學習者的表現,給予正負向的刺激。活動安排:反覆式的練習、模擬、影片教學。5.批判思考的養成(Critical Thinking)目的:學習者透過評鑑、分析與資訊連結,能將知識進行有意義的重新組織。方法:學習者對於所聞所見,根據自己的觀點、 經驗評估其適當性。活動安排:反思、日誌、角色扮演。
  • 41. 1.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12/12)Learning Technology學習科技的選擇,會影響課程的互動性和焦點活動的設計。若學習科技無法與學習活動搭配得當,教學將會失去效率,且可能造成不連貫。
  • 42. 2.Questions to ask before selecting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 methods選擇教材呈現形式與傳遞方法前,請先思考:InteractionFocus of activityAssessment學習者與教學者或其他學習者互動的程度?
  • 57. 學習科技的互動性和彈性的範圍有多大?3.A menu of methods for presenting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1/6)主動實驗個案研究合作學習課程講義辯論活動示範教學對話學習討論學習反覆練習來賓演講獨立學習訪談學習日誌講授教學個別指導模型教學同儕報告呈現教學問題解決問與答測驗反思報告角色扮演模擬式教學小組討論軟體應用流程教學團隊合作學習網站發展
  • 58. 3.A menu of methods for presenting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2/6)主動實驗:學習者透過調查、實驗等,蒐集資訊以試驗某特定主題的假設。個案研究:以需運用各種思考技能才能解決的真實或虛構情境、問題,作為學習討論的主題。合作學習:以小組方式進行學習,學習者彼此教授新內容,並產出小組文件或計畫案。課程講義:教學者製作閱讀資料給學習者,以支援所選擇的教材呈現與傳遞方式。辯論活動:學習者被要求針對某一議題,選定一個立場,以真實數據和個人經驗進行辯論。示範教學:給予學習者觀看真實的或逼真的範例,使其透過範例學習某些技能和流程。
  • 59. 3.A menu of methods for presenting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3/6)對話學習:探索某一複雜議題,由小組成員從各種觀點進行討論,相互聽取對方意見,不需選擇任一正確立場、辯論或做任何決定。討論學習:從學習者間、教學者間或兩者彼此,自由交換想法與感受。反覆練習:多用於技能的養成,透過回饋修正錯誤,直到學會為止。來賓演講:邀請外面的專家學者演講,將現實世界的議題整合進課程中。獨立學習:學習者自行選擇欲學習之主題和形式,並使用各種科技或方法進行學習。訪談:跟課堂以外的人,透過訪談取得與主題相關的資訊。
  • 60. 3.A menu of methods for presenting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4/6)學習日誌:學習者持續同步的把學習反思、學習歷程或學習活動記錄下來,作為往後的學習參考或見證學習歷程。講授教學:教學者將所準備的學習內容單向傳遞給學習者,而不與學習者做立即的回應或互動。個別指導:搭配一個經驗豐富的學習者,由有經驗的教沒經驗的。模型教學:以實物作為教學呈現,該物件可以被組裝或調整。同儕報告:由學習者呈現資訊給其他學習者。呈現教學:教學者或其他呈現者,透過各種管道將學習內容單向傳遞,而不與學習者做立即回應和互動。
  • 61. 3.A menu of methods for presenting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5/6)問題解決:用一個真實或虛構的情境來呈現某一問題或議題,學習者需運用先前所學之知識技能進行解決。問與答:在呈現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學習者或教學者藉由提問,幫助學習者內化及更完整的瞭解內容。測驗:教學者設計問題,由學習者(個人或團體)以文件或口頭方式回答,用於學習評量之目的。反思:將學習過程中的想法記錄下來,此與學習日誌相呼應。報告:撰寫與課程主題概念相連結的報告,能用以評鑑學習者的學習成效。角色扮演:將某一議題、立場、文學或想法表演出來,藉以展現對主要學習概念的瞭解。
  • 62. 3.A menu of methods for presenting and distributing information(6/6)模擬式教學:學習者在「如果..將怎樣」的情境下練習明確地闡述假設和試驗結果。(透過做中學來體驗概念)小組討論:三至五人為一組,共同發展出各種技能、談論主題、激發想法等。應用軟體:用來呈現學習內容、提供教學活動或情境、執行測驗、與學習者互動、評鑑、提供回饋….等。流程教學:呈現學習內容?提問?要求回答?分析回答?給予適當回饋?提供練習直到學習者達到預設能力指標為止。團隊合作學習:學習者應用問題解決技巧、批判性思考至計畫案當中,並向其他與其合作的人學習。網頁式學習:以文字式的環境呈現學習內容,放置於全球的網站上。
  • 63. 4.Frameworks for selecting methods of presentation and distribution互動程度、對象教材呈現與傳遞形式學習科技之選擇影響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