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高手低的产物设计
- 1. 眼高手低的产物设计
@kentzhu
2011.12.17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眼高,仰望天空,看着外面的世界关注市场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带来的人的需求变化;
手低,脚踏实地,?一旦看清形势之后迅速出手,不断改进,死抠体验
- 3. 今天都要聊点啥
? PM到底是个神马东西?
? 如何稳当的完成?一个项目
? 我的PM之路
12年3月7日星期叁
1、这个keynote不会出现很多专业名词如用户需求、需求分析、roadmap、MRD/PRD、可用性测试、专家评审....把他们都丢的远远的;
2、这个Keynote不会去说某一个很细节的设计,比如到底是放3行还是2行,按钮在左还是右。而是侧重在说做产物的思路与方式;
- 7. 笔惭是神吗?
来自@pmcamp ?的微博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11. 百度眼中的笔惭
PM = Product + Marketing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12. 百度眼中的笔惭
PM = Product + Marketing
一种以Marketing为导向的Product工作,从事这个事情的人,被叫做“PM”。
什么是Marketing导向?它是一个整合了公司目标和用户需求的东西。
--孙云丰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15. 你是怎样理解产物设计的?
创意:Angela;配图:Fig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用户是阳关,滋养着产物的发展;界面是树叶,用户通过界面感受到体验;产物设计是树干,隐约的被感觉到,支撑着树叶;产物市场规划是树根,埋在土里,决
定了树的成长;用户价值定位是种子,无声无息,决定?一切。
产物分析和设计,是一项要集合“体验、知识、逻辑、数据”的工作
- 16. 你是怎样理解产物设计的?
创意:Angela;配图:Fig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用户是阳关,滋养着产物的发展;界面是树叶,用户通过界面感受到体验;产物设计是树干,隐约的被感觉到,支撑着树叶;产物市场规划是树根,埋在土里,决
定了树的成长;用户价值定位是种子,无声无息,决定?一切。
产物分析和设计,是一项要集合“体验、知识、逻辑、数据”的工作
- 20. 产物设计循环
图片来自@阿里巴巴UED
12年3月7日星期叁
互联网产物设计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迭代式循环。
- 21. 产物设计循环
图片来自@阿里巴巴UED
12年3月7日星期叁
互联网产物设计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迭代式循环。
- 22. 产物设计循环
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 ?- ?迭代改进
图片来自@阿里巴巴UED
12年3月7日星期叁
互联网产物设计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迭代式循环。
- 27. 发现问题
没使用过
12年3月7日星期叁
1)没使用过,或还没有这样的功能支持,意淫?一下:“i have a 诲谤别补尘。。。”。主观随意性强,与想法提出者的背景、利益立场密切关联
- 28. 发现问题
没使用过
12年3月7日星期叁
1)没使用过,或还没有这样的功能支持,意淫?一下:“i have a 诲谤别补尘。。。”。主观随意性强,与想法提出者的背景、利益立场密切关联
- 29. 发现问题
没使用过
12年3月7日星期叁
2)正在使用,给你show过程:眼动仪、session、搜索query。可参考价值高,客观可见。难点是从纷繁的数据中析出有价值的内容需要额外的经验判断
- 30. 发现问题
没使用过
正在使用
12年3月7日星期叁
2)正在使用,给你show过程:眼动仪、session、搜索query。可参考价值高,客观可见。难点是从纷繁的数据中析出有价值的内容需要额外的经验判断
- 31. 发现问题
没使用过
正在使用
12年3月7日星期叁
2)正在使用,给你show过程:眼动仪、session、搜索query。可参考价值高,客观可见。难点是从纷繁的数据中析出有价值的内容需要额外的经验判断
- 32. 发现问题
没使用过
正在使用
12年3月7日星期叁
3)使用完了,将感受反馈出来:问卷调查、贴吧投诉、当面反馈。是用户意见的直接反馈,但反馈可能会被用户范围选择、用户的背景等因素干扰
- 33. 发现问题
没使用过
正在使用
使用完了
12年3月7日星期叁
3)使用完了,将感受反馈出来:问卷调查、贴吧投诉、当面反馈。是用户意见的直接反馈,但反馈可能会被用户范围选择、用户的背景等因素干扰
- 34. 发现问题
没使用过
正在使用
使用完了
12年3月7日星期叁
3)使用完了,将感受反馈出来:问卷调查、贴吧投诉、当面反馈。是用户意见的直接反馈,但反馈可能会被用户范围选择、用户的背景等因素干扰
- 36. 产物设计循环 ?-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
12年3月7日星期叁
弄清楚这个页面需要承载的核心价值,写下来,并公诸相关团队。
如何把握一个页面的核心价值?它的标准阐述方式,可以是两部分组成:
a,用户为什么使用这个页面(对用户的价值)
b,我们期望用户因上述价值,做出怎样的行动(对产物的价值)
- 38. 分析问题
Who?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第一步,是做好受众群的关键角色分类。
角色分类不是传统的那种的那种按社会属性的分类,比如年龄、性别、职业等。而是诉求绝然不同的功能性分类。如微博个人主页的用户群。
- 39. 分析问题
Who?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第一步,是做好受众群的关键角色分类。
角色分类不是传统的那种的那种按社会属性的分类,比如年龄、性别、职业等。而是诉求绝然不同的功能性分类。如微博个人主页的用户群。
- 40. 分析问题
Who?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关键角色,勾勒针对该群体的核心价值。
博主自己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围观别人为乐的,一类是以被人围观为乐的。
对纯围观者而言,页面的核心价值是:
能看到感兴趣的人的发言,以及能方便的看到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被关注者动态,话题搜索,可能感兴趣的对象挖掘,这三者对于这个群体而言,至关重要。
对围观&嘟囔者而言,页面的核心价值是:
除了纯围观的需求之外,还多了两点:a,发言;b,对真实关系的关注和互动(帮他们找到熟人吧)。
- 41. 分析问题
Who?
What?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关键角色,勾勒针对该群体的核心价值。
博主自己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围观别人为乐的,一类是以被人围观为乐的。
对纯围观者而言,页面的核心价值是:
能看到感兴趣的人的发言,以及能方便的看到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被关注者动态,话题搜索,可能感兴趣的对象挖掘,这三者对于这个群体而言,至关重要。
对围观&嘟囔者而言,页面的核心价值是:
除了纯围观的需求之外,还多了两点:a,发言;b,对真实关系的关注和互动(帮他们找到熟人吧)。
- 42. 分析问题
Who?
What?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第二步,根据不同的关键角色,勾勒针对该群体的核心价值。
博主自己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围观别人为乐的,一类是以被人围观为乐的。
对纯围观者而言,页面的核心价值是:
能看到感兴趣的人的发言,以及能方便的看到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被关注者动态,话题搜索,可能感兴趣的对象挖掘,这三者对于这个群体而言,至关重要。
对围观&嘟囔者而言,页面的核心价值是:
除了纯围观的需求之外,还多了两点:a,发言;b,对真实关系的关注和互动(帮他们找到熟人吧)。
- 43. 分析问题
Who?
What?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第三步,根据页面承载的用户群和核心价值,设定目标实现功能/策略。
一个人要在3 小时内从北京赶到上海,手段是飞机;如果是12 小时内,手段就多了一个火车。所以,页面的用户群和核心价值定调后,实现手段梳理起来其实不复杂。
我是一个纯围观者。核心价值如上面所述的那样。那么实现这个价值,至少要有如下几个核心手段:
1,被我关注的人的动态展现。这是最重要的。
2,话题搜索(主动),以及我经常关心的话题(主动,历史),和可能关心的话题(被动,推荐)
3,我可能感兴趣的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找,我希望平台能提供帮助(被动,推荐)。
- 44. 分析问题
Who?
What?
How?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第三步,根据页面承载的用户群和核心价值,设定目标实现功能/策略。
一个人要在3 小时内从北京赶到上海,手段是飞机;如果是12 小时内,手段就多了一个火车。所以,页面的用户群和核心价值定调后,实现手段梳理起来其实不复杂。
我是一个纯围观者。核心价值如上面所述的那样。那么实现这个价值,至少要有如下几个核心手段:
1,被我关注的人的动态展现。这是最重要的。
2,话题搜索(主动),以及我经常关心的话题(主动,历史),和可能关心的话题(被动,推荐)
3,我可能感兴趣的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找,我希望平台能提供帮助(被动,推荐)。
- 45. 分析问题
Who?
What?
How?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第三步,根据页面承载的用户群和核心价值,设定目标实现功能/策略。
一个人要在3 小时内从北京赶到上海,手段是飞机;如果是12 小时内,手段就多了一个火车。所以,页面的用户群和核心价值定调后,实现手段梳理起来其实不复杂。
我是一个纯围观者。核心价值如上面所述的那样。那么实现这个价值,至少要有如下几个核心手段:
1,被我关注的人的动态展现。这是最重要的。
2,话题搜索(主动),以及我经常关心的话题(主动,历史),和可能关心的话题(被动,推荐)
3,我可能感兴趣的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找,我希望平台能提供帮助(被动,推荐)。
- 46. 分析问题
Who?
What?
How?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47. 分析问题
Who?
What?
How?
Why ?us?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48. 分析问题
Who?
What?
How?
Why ?us?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56.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57.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58.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59.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需求评审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60.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需求评审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61.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需求评审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62.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需求评审
项目跟进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63.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需求评审
项目跟进
!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64.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需求评审
项目跟进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65.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需求评审
项目跟进
项目总结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66. 解决问题
功能清单
原型设计
需求评审
项目跟进
项目总结
!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73. 迭代改进
数据变化
12年3月7日星期叁
我们所指的A/B TEST,通常是把两个版本的设计,同时放在线上去,随机抽取等量的两部分用户,观察他们的反应。
这里有几个关键要素:同?一个时间,均匀样本
真实用户,真实需求,真实使用环境
这样我们能够确信用户的反馈是他们真实的反应
- 74. 迭代改进
数据变化
A/B ?test
12年3月7日星期叁
我们所指的A/B TEST,通常是把两个版本的设计,同时放在线上去,随机抽取等量的两部分用户,观察他们的反应。
这里有几个关键要素:同?一个时间,均匀样本
真实用户,真实需求,真实使用环境
这样我们能够确信用户的反馈是他们真实的反应
- 75. 迭代改进
数据变化
A/B ?test
A B
12年3月7日星期叁
我们所指的A/B TEST,通常是把两个版本的设计,同时放在线上去,随机抽取等量的两部分用户,观察他们的反应。
这里有几个关键要素:同?一个时间,均匀样本
真实用户,真实需求,真实使用环境
这样我们能够确信用户的反馈是他们真实的反应
- 76. 迭代改进
数据变化
A/B ?test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用户的反馈?一定是泥沙举下的,需要甄别判断。
1. 知乎&Quora:听听专家的意见
2. Alexa/Compete/Google Trend:看看靠谱的数据
3. Archive.org:学习历史博古通今
4. Twitter.com/Facebook.com/Weibo.com:听听用户的声音
5. 百度指数:挖掘网站采用的营销和公关策略
- 77. 迭代改进
数据变化
A/B ?test
用户反馈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用户的反馈?一定是泥沙举下的,需要甄别判断。
1. 知乎&Quora:听听专家的意见
2. Alexa/Compete/Google Trend:看看靠谱的数据
3. Archive.org:学习历史博古通今
4. Twitter.com/Facebook.com/Weibo.com:听听用户的声音
5. 百度指数:挖掘网站采用的营销和公关策略
- 78. 迭代改进
数据变化
A/B ?test
用户反馈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用户的反馈?一定是泥沙举下的,需要甄别判断。
1. 知乎&Quora:听听专家的意见
2. Alexa/Compete/Google Trend:看看靠谱的数据
3. Archive.org:学习历史博古通今
4. Twitter.com/Facebook.com/Weibo.com:听听用户的声音
5. 百度指数:挖掘网站采用的营销和公关策略
- 79. 迭代改进
数据变化
A/B ?test
用户反馈
12年3月7日星期叁
用户的反馈?一定是泥沙举下的,需要甄别判断。
1. 知乎&Quora:听听专家的意见
2. Alexa/Compete/Google Trend:看看靠谱的数据
3. Archive.org:学习历史博古通今
4. Twitter.com/Facebook.com/Weibo.com:听听用户的声音
5. 百度指数:挖掘网站采用的营销和公关策略
- 87. 成长历程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88. 成长历程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89. 成长历程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90. 成长历程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使其可以然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91. 成长历程
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
使其可以然
12年3月7日星期叁
- 97. 对于抄袭
抄袭
12年3月7日星期叁
抄不可耻,借鉴和创新都是满足需求的手段
向谁借鉴
辨别抄哪些,不抄哪些
先思考再抄
你想的也是别人想过的,站在别人的肩膀上
- 98. 对于抄袭
抄袭 抄越
12年3月7日星期叁
抄不可耻,借鉴和创新都是满足需求的手段
向谁借鉴
辨别抄哪些,不抄哪些
先思考再抄
你想的也是别人想过的,站在别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