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
- 1. 慢生活
惊鸿一瞥慢生活
慢生活的信风吹来了,全世界都在热烈的拥抱她!
慢生活?切勿望文生义!
慢生活——不是看破红尘后的消极遁世;
——不是对人生失败结果无可奈何的认可;
——不是害怕竞争、失去生活信心之后的“躲进小楼成一统”;
——不是阿 Q 精神胜利法的自我陶醉;
——不是富有之后的灯下蝉翼、酒后红颜;
——不是狂蜂浪蝶落红翻飞之后的满足和睡眼迷离;
——不是满怀侥幸的守株待兔;
——不是美酒珍馐之后的微薰;
——不是洋房、香车、美女;
——不是升迁、获奖、金榜题名;
——不是故意放慢工作节奏减少工作时间;
——不是象勉强完成任务那样的健身、娱乐;
——不是故作潇洒的挤时间利用双休日、节日游山玩水;
……
总而言之,慢生活绝不是特意的放慢了生活工作的节奏来修复那疲惫不堪的身心,
也不是抛弃了任何物质需求而自封为“精神贵族”的自恋。慢生活之“慢”与工
作、生活的节奏频率无关。甚至与物质的富有程度也关系不大。
其实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是一种价值观;
——是一种从容不迫;
——是一种彻悟后的安详;
——是一种化育天下的胸怀;
——是一种对人生的高度自信;
——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坚忍;
——是一种积极的奋斗;
——是一种清醒的期待;
——是一种富得充实、穷得快乐的写照;
——是一种让人生充满快乐的社会文化生态;
慢生活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态势介入人们生存状态的评价后所产生的诗情画意。因而
慢生活是个人的、审美的、愉悦的、健康的、积极的、非常主观的。
客观的条件并未改变,幸福指数却在飙升,这就是慢生活运动带给我们的喜悦!
谁还会拒绝慢生活运动呢?
- 4. “慢餐不仅仅是给我们的味蕾寻找美味,而是为了保留我们的人性。”著名的“慢
餐国际组织”在十几年间不断四处呼吁。1989 年,意大利记者、餐饮评论家佩特里
尼被几十名学生坐在“西班牙广场”上大嚼汉堡包的场景震惊。为唤醒人们遭快餐
催眠的味觉。佩特里尼发起了“国际慢餐协会”,提倡回归对食物及用餐环境的高
素质要求。SLOWFOOD 的标志:那个 O 字,设计成蜗牛的模样——慢慢吃吧,没有
太特别的事情要赶的。
慢读书:
“一目十行”是对阅读高手的赞美,但是,很多美国“慢一族”开始放慢阅读速
度,他们认为“细嚼慢咽”的读书可以完全沉浸在书籍的氛围中,给予细节更多的
关注,这样做不仅阅读效果好,也能够带来更多心灵上的愉悦。随着“慢”的追随
者越来越多,欧美社会逐渐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开始崇尚那个“慢”的理念已经
深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时间研究员、时间经理、抗紧张培训班等闻所未闻的
名词不断出现。在美国,甚至出现了一个“放慢时间协会”,在全球拥有 700 多
个“盟友”。
慢旅行:
缓慢旅行强调并不是去哪里,而是在哪里。除了从历史遗迹入门,了解历史宗教对
当地人的影响,更可以到街巷上的百年老店,去品味当地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美
感意识。缓慢的城市更需要缓慢的步调。你可以不搭电车、巴士,用脚踏车或步行
穿梭在大街小巷。你会发现,有缘接近人类世世代代传承的幸福,是多么的幸运。
慢工作:
现代工作节奏是“慢”的大敌,对于它,“慢一族”也有解决的办法。在法国,3%
的企管人员在家办公。42 岁的公司人事部经理马克 3 年前决定回家办公,繁忙了近
20 年的他终于有时间好好的和家人相处了。她这样做不仅没有耽误工作,而且还以
提出简化人事管理的建议受到奖励,使公司最终决定 30%的工作人员可以在家办
公。此外,“慢一族”还强调花更多的时间处理一件事,而不是在不同的事之间周
旋。例如,医生应该多花时间了解病人,而不是巡视查房走一圈而已,这样有助于
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运动:
如今,无论是在忙碌的美国还是浪漫的澳洲,一种“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法相当
流行。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 1 小时以上的男子,心脏局部缺血症的发病率比很少
参加运动的人低 4 倍。中医认为,脚掌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人体的五脏六腑都
与两只脚息息相关。人类脚踝以下有 51 个穴位,其中脚底有 15 个穴位。日行万步,
就等于不断地在按摩第二个心脏。那么,请试想一下,在离家还有三站地距离的时
候,如果改乘车为走路,你觉得如何?或许你会不假思索地说:“又耽误了宝贵的
15 分钟。”但换个角度想,这 15 分钟,你的全身集体都在运动,你又享受到了什
么?
慢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