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真规则
- 2. 机收益则来自于市盈率变化的冲击。回顾整个 20 世纪,美国股市 10.4%的平均年收
益率可分解成:5%来自分红,4.8%来自盈利的增长,只有 0.6%来自市盈率的变化,
投资的成果要远远高于投机的战果。但当我们考察一个较短时间框架时,情况会有
所不同,例如,从 1980-2000 年,市场年收益率大约为 17%,其中 4%来自分红,6%
来自盈利的增长,而剩下的 7%来自市盈率的增加。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熊市则恰
恰相反,市场的年投资收益率稳定在 13.4%, 70 年代早期所谓的“漂亮 50”股票的市
盈率却从 16 倍降到 7 倍,年投机收益率则是少见的-7.5%。
由《纽约时报》驻底特律的记者梅纳德写的《底特律的没落》,不仅分析了美国三
大汽车公司如何丧失美国本土市场,也是 21 世纪初的世界汽车业大事记。对于我们
这些既不“爱国”(美国))也没有美国车情结的读者,好奇的是丰田、本田、日产、
现代和宝马是如何征战美国市场乃至世界的。其实,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或绝招,
却殊途同归。丰田和本田都是象征着具备可靠性和高品质的汽车产物,有时很难将
它们分清,但它们有不同的研制开发汽车的方法,有各自不同的公司个性和不同的
全球发展战略。丰田汽车公司更像一个传统的汽车公司,生产各种车型的轿车和卡
车,以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求。本田公司则走着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它精心挑选属
于自己的市场,只有确信某一款汽车确实可以在众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时,它才会
将其推向市场。
宝马与现代则分别瞄准了美国汽车市场的高端和低端,凭借德国制造技术的传统优
势,宝马以其在驾驶速度上的良好表现和杰出的可操作性在市场上占据了不可撼动
的地位。现代在汽车市场上发迹的时间并不长,现代公司的产物主要是凭借低廉的
售价和超长的售后质保期赢得口碑。
总之,梅纳德写道:“在过去的 10 年里,包括宝马和现代在内的一批海外厂商进入美
国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自己的市场空间。在美国制造商拥有传统优势的市场
上,只有丰田一家海外厂商凭借其广泛扩张的产物线的强大实力,选择与美国人正
面交锋。除丰田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外来公司采取这种做法,这些公司选择从其他
突破口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即关注美国制造商不曾留意或无暇关注的那些市场。”
在此同时,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在面对多方进攻的市场环境下显得手忙脚乱,渐渐
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在梅纳德眼中,三大美国厂商都有夸夸其谈、目光短浅的习
气,最大的失误之一是争先恐后地向轻型卡车市场进军,忽视自己在轿车产物方面
的传统优势。美国三大厂商 1998 年共为市场提供了 75 种品牌不同类别和型号的轿
车,不论客户需要普通轿车还是豪华车型,都可以找到令人满意的选择。进口汽车
有 63 个轿车品牌,旗下的产物远不能与美国厂商相抗衡。但到了 2002 年,美国厂商
们的卡车品牌数量上升至 74 个,轿车品牌数量则减少至 56 个,两种类别所占比例与
5 年前恰恰相反。此时,海外厂商的策略却是轿车与卡车并重,没有忽视任何可能的
利润来源,他们不但推出了 49 个卡车品牌,还在轿车市场上推出了 88 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