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教学法
- 3. 二、動機的類型
(一)內 在動機( Intrinsic motivations )
這是指個人內 在的驅動( drive )。這就猶如一個人沒有其他的外在因素,單單因
為喜愛,或是感覺有趣而去從事某項活動一般,此種內部力量就是內在動機。
(二)外在動機( Extrinsic motivations )
這是指外在事物具有誘因而使個體去從事各種活動。外在動機多來自教材的範圍之
外,但性質應與教材相類似。概括而論,教師若能把學生所具有的內在動機激發出
來,則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較為自動並且持久。
※在整體教學活動過程中,引起學生的內在動機或促使學生具有外在動機,實為
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
- 7. 肆、激發學習動機的策略模式
美國學者 Keller 於 1983 年提出一套激發學習動機的策略,名為「ARCS
模式」,包括四大要素:一 . 注意( attention )二 . 相關
( relevance )三 . 信心( confidence )四 . 滿足( satisfaction )。
Keller 強調學習動機的設計必須配合四個要素的運用才能達到激勵學生學習
的作用。以下分別說明這四個要素的內涵,以及可以採用的策略:
一、注意
要引起學生學習的第一要項就是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具體策略如
(一)以不同的聲音、文字、圖像等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技術來進行教學。
二、相關
教學活動的設計或學習的內容應要能讓學生覺得與他們本身的需求及目標是有
切身相關的,這樣才會讓學生產生積極而主動的學習態度。
(一)利用具體或一般人感興趣的範例,幫助學生聯想與理解。
(二)提出與學生經驗吻合的範例,減少學生對學習新事物的距離感。
- 12. 參考書目:(按照出版時間先後排列)
1. 林寶山( 1988 ):教學原理與技巧。台中。五南圖書公司。
2. 黃光雄( 1990 ):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公司。
3. 徐南號( 1996 ):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公司。
4. 高廣孚( 1997 ):教學原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5. 黃政傑( 1997 ):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公司。
6. 林進財( 1999 ):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7. 洪志成(等著)( 2000 ):教學原理。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8. 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 2004 )教學原理台北。心理出版社。
9. 林寶山( 2007 ):實用教學原理。台北。心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