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撸

狠狠撸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如果你能夠心無罣礙地持誦六字大明咒,你會發現自己對
日常生活的追求愈來愈少執迷,不再浪費生命。
避免驕慢的危險,誠實地自我反省是很重要的。對於他人的成就,你心裏只有極大的欣喜。

1
輪迴是如何產生的呢?
? 當我們用五官來認知周遭一
切,種種喜愛或厭惡的感覺
在心中生起,由這些感覺產
生了輪迴。單是對事物的認
知,並非造成我們在輪迴中
徘徊的原因,而是我們對這
些認知的反應及加諸其上的
解釋,使輪迴不停流轉。
?

2

證悟圓滿之
見,即完全從
五毒中解脫出
來。
五毒――瞋、
慢、貪、嫉、癡

是五毒煩惱讓我
們深陷於輪迴,
當五毒消失時,
五種相應的智慧
當即顯現。
毋隨瞋恚境觀瞋心,瞋心現起自解即明空;
明空不外大圓鏡智乎,瞋恚自解脫中誦嘛呢。
當你對某人起瞋心時,你的瞋恨或怒氣並非與生
俱來地存在於這個人身上,而只存在於你自己的
心中。當你一瞥見他,你的念頭便全落在他過去
曾傷害你、未來可能會傷害你或現在正在傷害你
的種種想法上;連一聽到他的名字都讓你生氣。
如果你緊抓住這些念頭不放,怒氣就會爆發出來。
那時你會有一股無法抵禦的衝動,要撿起一塊石
頭丟他,或抓住某樣東西打他,心裏想著:『我
真想殺了他!』

?

3
憤怒似乎非常強悍,但它是從哪得到力量,
可以如此輕易地壓倒你呢?
是某種外在力量,有手有腳、有武器和盔甲的東
西嗎?如果不是,那是在你體內的某個地方嗎?
如果這樣,那它在哪裏?你可以在大腦、心臟、
骨頭或身上其他部位找到它嗎?雖然不可能找出
它的所在位置,憤怒卻彷彿非常堅實地存在著,
一種強烈的黏附令你的心凍結成固態,帶給你和
他人極大的痛苦。猶如雲朵般毫無實體,不能支
撐你的重量或當做衣服穿,卻能使整個天空變暗,
遮住太陽。

?

4
所以同樣地,念頭會障蔽覺性的本然光輝。
? 藉著了悟空――心的清澄本性,便能

回復自由的本初狀態。如果你了知憤
怒的本性是空,憤怒就失去其一切傷
害力而轉成『大圓鏡智』。但如果你
不能了知憤怒的本性,任它脫韁恣
行,它就無異於地獄寒熱折磨的根
源。

5
人們老是認為擊潰毀滅敵人是一種積極的成就,但毫無疑問地,這並不
是佛法的觀點。當怒氣爆發時,不要追著它,轉而注視憤怒的本性。

它只是心的空界中一個虛有的捏造。無數世以來,你被自
己的瞋恨所奴役,累積了數不盡的惡業。從現在開始,請
更加謹慎。記住,憤怒是一切地獄痛苦滋生的種子。根除
憤怒,就不再有地獄道。因此,你瞋恨的真正目標應是瞋
恨本身,而非所謂的怨敵。

?

如果你不追尋憤怒的感覺,如果你不用憤怒將自己與他人
隔離,如果你的憤怒能解脫回到其真正本性,那便是『大
圓鏡智』。在此鏡中,他人皆是自身的映照。縱有憤怒的
念頭曾在觀世音菩薩心中生起,也只會使他的智慧更加燦
亮。再者,當你清楚瞭解憤怒不可能天生存在於外在事物
之上,且內在憤怒之心也非任何有形存在,你將油生一股
遍及所有眾生的悲心,特別是對那些飽受憤怒之火折磨的
眾生。
6
很久以前,在佛陀前生中有一世,
他是一位示現蛇身的菩薩。
一些殘忍的小孩抓到他,把他折磨至死。如果他願意的
話,只消看一眼就可以摧毀他們,但因他心中了無半點憤
怒而不可能那樣做。相反地,他祈請藉由殺他的因緣,使
他們能在未來成為他的弟子,讓他帶領他們直至證悟成
佛。這個勇氣與忍辱的示範,是他完全了悟空性與慈悲的
結果。

?

憤怒是解脫的致命大敵,因為刹那的憤怒能毀
掉累劫以來積聚的善業。所以,消除憤怒是菩
薩的主要目標之一。努力持守忍辱戒,持誦六
字大明咒。正如所謂:『沒有比憤怒更大的錯
誤,也沒有比忍辱更大的戒律。』
7
毋執驕慢境影觀執心,執心現起自解即本空;
本空不外平等性智乎,驕慢自解脫中誦嘛呢。
一旦我們得到某種令人稱讚的特質,如某些特殊知識或技
術,立刻生起的驕慢心會損壞任何可能出現的積極意義。
我們被貢高我慢所壓制,被自己的美麗、知識、博學及權
力所迷惑,完全無視於偉大上師們所擁有的真誠完美功德。
事實上,像我們這樣的凡夫迷失在輪迴的染汙中,雖然偶
爾有些美德,但肯定遠遜於多數的過失。相較於那些聖者
的無量善行,我們的功德只不過是一小點麵粉屑而已。實
際上,我們會將善引以為傲,常是為了文過飾非。

?

所以,不管你具有某種有限、不穩定的才華,絕無理
由為之驕傲。諺語說得好:『就像山峰上永遠無法聚
水,在驕傲的峭壁上也永遠無法凝聚真正的價值。』
驕慢會阻止你開展虔誠心、智慧和悲心;它阻斷了來
自上師的加持,妨礙道上的一切進步。所以,避免驕
慢的危險,誠實地自我反省是很重要的。
8
如果你仔細分析驕慢,
? 會發現任何你感到驕傲的東西並非與

生俱來,而是拜你的執取之心所賜。
如果你一直堅持謙虛的態度,讓你的
心保持謙遜,驕慢會像晨霧一樣消
逝。離於驕慢緊攫之心,能一直住於
觀世音菩薩的『平等性智』中。

9
毋耽貪欲境影觀貪心,貪心現起自解即樂空;
樂空不外妙觀察智乎,貪欲自解脫中誦嘛呢。
?

無論你期望從父母、孩子、朋友、財富或財產中得到什麼樣的
快樂,它們永遠都無法持久;如果生前不曾失去,最後死亡也
會奪走一切。對他們執著是無用的。

當你死時,無論你曾經如何受人稱讚、多麼有錢有勢,都
派不上用場。你將徘徊在死亡與投生之間的中陰階段,伴
隨你的只有善、惡業。積聚金錢和財產,然後保護、增加
它們,是件永無止境、令人沮喪的事。
看到黃金和鑽石會讓我們著迷,馬上就被想擁有它們的強烈欲
望所征服。即使我們打算購買如此昂貴漂亮的東西,但我們的
執著心卻不會結束,只會增長。我們可能會擔心失去我們所得
到的珍貴珠寶,而把它們全放在保險箱裏,甚至不敢拿出來穿
戴。在一生的需索之後,我們在中陰階段的經歷只會是極端的
恐懼和驚慌。

10
從事商業、農作或任何行業,
其利潤來自他人的損失者,必招致更多惡業。
?

我們對於所擁有的永不滿足,總是試圖得到更多
想要的。無數世以來,我們把所有精力都耗在這
上面。完全捨棄貪欲,學習如何滿足於足夠維生
的衣食,不是更好嗎?
如果你決心修行,心無罣礙地持誦六字大明咒,
你會發現自己對日常生活的追求愈來愈少執迷,
不再浪費生命。欲望和執著將消融於其本性之
中,此即觀世音菩薩的『妙觀察智』。

11
毋逐嫉妒境影觀伺心,尋伺現起自解即意空;
意空不外成所作智乎,嫉妒自解脫中誦嘛呢。
?

?

一般人對任何與他成就相當,或比他高的人都會心生嫉妒。嫉妒不是原本
就存在於你所嫉妒的對象上,只是心的捏造。每當嫉妒的念頭生起時,只
要了知它為何,並全心地隨喜別人較優異的成就即可。
一旦你任由嫉妒心增長,它們便會過度膨脹。提婆達多嫉妒其堂兄喬達摩
的故事即是一例。喬達摩成佛後,提婆達多仍一再以各種惡行來與他競逐。
他的嫉妒行為多到最後大地在他腳下裂開,使他墮入地獄之火。在那兒經
歷了可怕的折磨後,他後悔哭泣道:『自我心深處,我皈依你,喬達摩!』
雖然在後來的某一世,他會轉生為緣覺行者,但在那一世裏,連佛也救不
了他。因此,嫉妒是非常嚴重的過失,絕不要任它擺佈。

對於他人的成就,你心裏只有極大的欣喜。例如,
隨喜某人對三寶的廣大供養,你將積聚與那個人
同等的功德。與其沉醉於自己的成就,成為嫉妒
的囊中物,不如隨喜他人難以估算的善行,特別
是聖者的行為。這便是『成所作智』。

12
毋附愚癡對境觀癡心,妄念現起自解即覺空;
覺空不外法界體性智。愚癡自解脫中誦嘛呢。
?

在這裏,癡是指我們對自己本俱佛性的無明。從這方面來看,
我們就像手中握有一顆珍貴寶石的乞丐,卻不知其價值而將它
丟棄一樣無知。

?

由於無明,我們被念頭奴役而不能分辨對錯。由於無明,
我們昧於因果法則,並拒絕相信每個行為皆有其後果。由
於無明,我們不能接受有前世與來生。由於無明,我們對
祈請三寶的善果沒有信心。由於無明,我們不能了知佛法
的真諦。無明是八萬四千煩惱的根本,只要我們不能明白
一切事物的真正本性是空,便堅信事物真實存在,即是一
切妄念和惡念的根源。
無論如何,無明不會像地底洞窟般永久黑暗,如其他任何現
象,它只會由空性中產生,而沒有真實的存在。一旦你了知無
明之空的本性,無明就轉為『法界體性智』。這是觀世音菩薩
的智慧心――佛性――如來的本質,存在於一切眾生身上。如
同佛陀所開示的,緣於無明,使我們相信妄念而不識自身本
性。
13
藉著確立無明之空性,
了知無明的愚蠢與迷惑自身即為法界本身。
?

然後,安住在此覺受中,修持見、修、行,此即觀世音菩
薩的心髓。

無論何時,當五毒相關的念頭和煩惱生起時,與其讓自己
被它們帶著走,不如去注視它們的本性;最後,你將了悟
五毒即五智,即不受染污之心的自然狀態。那時,念頭一
生起便立即解脫,你將永遠不會失去明覺――勝義的觀世
音菩薩。

勝義的觀世音菩薩無非空性,但在世俗層面上,
觀世音有無數的形相以符應眾生的需求。這一切
的化現,各種名號、形相及顏色,皆是他智慧的
示現,是慈悲與空性創造力的展現。
14

More Related Content

愤怒能毁掉累劫以来积聚的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