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撸
Submit Search
從職業醫學觀點看過勞問題 高醫 莊弘毅
?
1 like
?
642 views
伯
伯仁 張
Follow
1 of 12
Download now
Download to read offline
More Related Content
從職業醫學觀點看過勞問題 高醫 莊弘毅
1.
從職業醫學觀點看過勞問題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職業暨環境醫學科 莊弘毅教授 過勞死(Karōshi) ? ? 1969年,日本報導了第一起過勞死的個案,一名服務於日 本最大家報社公司海外運輸部門的29歲已婚男性員工,於 工作期間中風身亡。 起初並沒有引起大家關注,直到1980年間經濟泡沫化,某 些企業公司幾位較高層的行政人員正值壯年,卻在沒有明 顯疾病的情況下猝死。當地傳媒馬上針對事件報導,並很 快把這種現象稱為「過勞死」(Karōshi)。 2 1
2.
過勞死(Karōshi) ? ? 1990年Uehata發表對於過勞死的定義(收錄於ILO)為心理 上不被彰顯的工作過程被允許持續阻礙工人正常工作與生 活律動的狀態,導致身體的疲倦增加,持續超時工作狀態 伴隨原有高血壓或動脈血管硬化的惡化,最後導致致命性 崩潰 (ILO,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 。 2001年日本衛生勞動暨福利部發佈認定標準 3 日本的過勞死判定標準(工時) ? ? ? ? 死亡之前二十四小時仍繼續不斷工作或死亡前一星期每天 工作超過十六小時以上。 每週四十八小時或兩週八十四小時工時以外之時數來計算 加班時數,在發病日前一至六個月間,每月加班超過四十 五小時以上時。 發病當日往前推算一個月,其加班時間超過一百小時,或 發病日往前推二至六月,每月加班累 計超過八十小時者。 長期過度勞動:事發前一至六個月間,加班時數低於45小 時,則死亡與病之間的關聯被視為弱關聯﹔超過45小時者, 證據與死亡的關聯強度隨加班時數增加而增強。 4 2
3.
日本的過勞死判定標準(非工時) 5 日本歷年因腦心血管疾病獲得職災賠償之工人人數 6 3
4.
7 『職業促發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之認定參考指引』 列舉之疾病 ? ? 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出血、腦梗塞、 蜘蛛膜下腔出血及高血壓性腦病變。 心臟疾病:包括心肌梗塞、急性心臟 衰竭、主動脈剝離、狹心症、嚴重心 律不整、心臟停止及心因性猝死。 8 4
5.
與職業相關的負荷過重的認定要件 ? 異常的事件:評估發病當時至發病前一天的期間,是否持續工作或遭 遇到天災或火災等嚴重之異常事件,且能明確的指出狀況發生時的時 間及場所。此異常事件造成的腦血管及心臟疾病通常會在承受負荷後 24小時內發病,該異常事件可分為下述三種: ? 精神負荷事件:會引起極度緊張、興奮、恐懼、驚訝等強烈精神 上負荷的突發或意料之外的異常事件。其發生於明顯承受與工作 相關的重大個人事故時。 ? 身體負荷事件:迫使身體突然承受強烈負荷的突發或難以預測的 緊急強度負荷之異常事件。其可能由於發生事故,協助救助活動 及處理事故時,身體明顯承受負荷。 ?
工作環境變化事件:急遽且明顯的工作環境變動,如於室外作業 時,在極為炎熱的工作環境下無法補充足夠水分,或在溫差極大 的場所頻繁進出時。 9 與職業相關的負荷過重的認定要件(續) ? 短期工作過重:評估發病前(含發病日)約1週內,是否從 事特別過重的工作,該過重的工作係指與日常工作相比, 客觀的認為造成身體上、精神上負荷過重的工作 ? 評估發病當時至前一天的期間是否特別長時間(發病前 24小時均在工作) 過度勞動 ? 評估發病前約1週內是否常態性長時間(發病前1週每天 工作均超過16小時)勞動。 ? 評估工作時間外負荷因子之程度。 10 5
6.
與職業相關的負荷過重的認定要件(續) ? 長期工作過重:評估發病前約6個月內,是否因長時間勞 動造成明顯疲勞的累積。而評估長時間勞動之工作時間, 係以每兩週84小時工時以外之時數計算加班時數。重點如 下: ? 發病日至發病前1個月之加班時數超過92小時。 ? 發病日至發病前2至6個月內,月平均超過72小時的加 班時數。 ?
發病日前1至6個月,加班時數月平均超過37小時。 11 ? 評估工作型態及伴隨精神緊張之工作負荷影響程度 工作型態 不規律的工作 評估負荷程度應考量事項 對預定之工作排程的變更頻率及程度、事前的通知狀況、可預估程度、工作內 容變更的程度等。 工作時間長的工 工作時數(包括休憩時數)、實際工作時數、勞動密度(實際作業時間與準備 作 時間的比例)、工作內容、休息或小睡時數、業務内容、休憩及小睡的設施狀 況(空間大小、空調或噪音等)。 經常出差的工作 出差的工作內容、出差(特別是有時差的海外出差)的頻率、交通方式、往返 兩地的時間及往返中的狀況、是否有住宿、住宿地點的設施狀況、出差時含休 憩或休息在內的睡眠狀況、出差後的疲勞恢復狀況等。 輪班工作或夜班 工作 作 異常温度 業 環境 環 噪音 境 時差 伴隨精神緊張的 工作 輪班(duty shift)變動的狀況、兩班間的時間距離、輪班或夜班工作的頻率等 低溫程度、禦寒衣物的穿著情況、連續作業時間的取暖狀況、高溫及低溫間交 替暴露的情況、在有明顯溫差之場所間出入的頻率等。 超過80分貝的噪音暴露程度、時間點及連續時間、聽力防護具的使用狀況等。 5 小 時 以 上 的 時 差 的 超 過 程 度 、 及有時差改變的頻率等。 1.伴隨精神緊張的日常工作:業務、開始工作時間、經驗、適應力、公司的支 援等。 2.接近發病前伴隨精神緊張而與工作有關的事件:事件(事故或事件等)的嚴 重度、造成損失的程度等。 12 6
7.
? 伴隨精神緊張的工作負荷程度之評估 (1)日常伴隨精神緊張的工作 具體的工作 評估觀點 經常負責會威脅自己或他人生命、財產的危 險性工作 危險性程度、工作量(勞動時間、勞動密度)、勤務期 間、經驗、適應能力、公司的支援、預估的受害程度等 有迴避危險責任的工作 關乎人命、或可能左右他人一生重大判決的 工作 處理高危險物質的工作 可能造成社會龐大損失責任的工作 有過多或過分嚴苛的限時工作 勞動內容、困難度、強制性、有無懲罰 需在一定的期間內(如交期等)完成的困難 阻礙因素的嚴重性、達成的困難度、有 工作 無懲罰、變更交期的可能性等 負責處理客戶重大衝突或複雜的勞資紛爭 顧客的定位、損害程度、勞資紛爭解決 的困難度等 工作量(勞動 時間、勞動密 度)、勤務期 間、經驗、適 應能力、公司 的支援等 無法獲得周遭理解或孤立無援狀況下的困難 工作的困難度、公司內的立場等 工作 負責複雜困難的開發業務、或公司重建等工
企劃案中所持立場、執行困難度等 作 ? 13 伴隨精神緊張的工作負荷程度之評估(續) (2)接近發病時期所伴隨的精神緊張之工作相關事件 事件 評估觀點 因職業災害造成嚴重受傷或疾病 職災受害的程度、有無後遺症、回歸社會的困難度等 與發生重大事故及災害直接相關 事故的大小、加害程度等 經歷(目擊)悲慘的事故或災害 事故及受害程度、恐懼感、異常性程度等 被追究重大事故(事件)的責任 事故(事件)的內容、責任歸咎情形、對社會負面影響的程度、 有無懲罰等 工作上嚴重失誤 失敗的程度、重大性、損害等的程度、有無懲罰等限時工作量 的內容、達成的困難度、強制性、達成率的程度、有無懲罰等 未達成限時工作內容 工作內容、身份等的變動、異動理由、不利的程度等 工作異動(調職、人員調配、職務轉 換、派任等)與上司、客戶等產生重 大紛爭 紛爭發生時的狀況、程度等 14 7
8.
原有疾病自然過程惡化及促發疾病之潛在危險因子 ? ? 原有疾病、宿因等:腦血管及心臟疾病之發病是患者本身原本即有的 動脈硬化等造成的血管病變或動脈瘤、心肌病變等。如高血壓症、動 脈硬化(冠狀動脈、腦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膽固醇血 症)、高尿酸血症、腦動脈瘤、梅毒、心臟肥大、心臟瓣膜疾病等。 自然過程惡化之危險因子:「自然過程」係指血管病變在老化、飲食 生活、飲酒、抽煙習慣等日常生活中逐漸惡化的過程。 ? ? ? ? ? 高齡:血管老化。 肥胖:肥胖是動脈硬化的促進因子,對本疾病的發生有危險的影響。 飲食習慣:攝取高鹽分的飲食習慣會促進高血壓。歐美的高脂肪飲食習慣 會促進動脈硬化,成為心臟疾病的原因。 吸菸、飲酒:菸槍(每天約20支以上)的心肌梗塞發生的危險是沒有吸菸 的人的3倍。雖有研究發現適量飲酒能夠降低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長期 酗酒與血壓上昇及動脈硬化的關係亦被認定。 藥物作用:如服用避孕丸可能較易發生心血管系統併發症。 15 如何預防過勞 16 8
9.
行政院勞委會-紓壓解壓區 ? 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relax_Title.aspx?ProgId=1060 17 行政院勞委會-紓壓解壓區-壓力量表 ? 過勞量表 18 9
10.
簡易工作壓力量表 19 勞工職業壓力量表 20 10
11.
預防(ㄧ) ? 過勞死的主要原因: 1.過長的勞動時間 ? 短期工作過重 ? ? ? 評估發病當時至前一天的期間是否特別長時間(發病前24小時均在工作) 過 度勞動 評估發病前約1週內是否常態性長時間(發病前1週每天工作均超過16小時) 勞動。 長期工作過重 ? ? ? 發病日至發病前1個月之加班時數超過92小時。 發病日至發病前2至6個月內,月平均超過72小時的加班時數。 發病日前1至6個月,加班時數月平均超過37小時。 2.過重的工作壓力(加班過多、不規則的工作時間、深夜工作、工作 責任過重、出差過多、調職異動、通勤時間長、與單身赴任 ) 21 預防(二) ? ? ? 過勞死主要是心血管的問題,需要從心血管的預防的角度 來推動職場的健康促進,包括壓力管理,戒菸與心血管危 險因子的預防,如高血壓的防治與高血脂,糖尿病的治療 等 藉著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異常能及早介入的模式,另外藉 由提昇就醫的可近性及方便性,以達到預防的目的。在現 行健保體系之下,如何提供即時醫療服務是一個需要迫切 思考的議題,同時必需健康促進與疾病的預防雙軌並行。 對於過勞死的管理,企業或個人平時應注意員工或本人的 健康管理,或適當控制工作量。企業應有不使勞工從事過 重勞動,以免促發腦、心疾病,維護勞工健康的義務。 22 11
12.
莊弘毅 Tel: (07)3121101 ext
6849 Fax: (07)-7-3115948, 3118011 e-mail: ericch@kmu.edu.tw, hychuang@gmail.com 12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