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撸

狠狠撸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臺灣民間信仰 第十八講 歲時節慶 主講人:謝貴文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 http:// blog.yam.com /TWFB
歲時節慶的意義 1. 節氣轉換,陰陽交替,暖寒變化,度過時間關口, 「過節」即「過關」 。如「立冬」、「冬至」。
歲時節慶的意義 2. 陰曆注意月的圓滿,適合家庭團圓,如 道教三元日 ,「上元」、「中元」、「下元」及「中秋」等。
歲時節慶的意義 3. 過節的通過儀式,需選擇有利時間, 單月單日屬陽 , 日月相重 可增強力量,如「新正」、「端午」、「 七夕 」、「重陽」。
歲時節慶的意義 4. 由凡俗時間進入 神聖又狂歡 的節慶時間,由「常」進入「非常」,體現「 一張一弛 」的社會生活方式。
日治台灣的普度盛況 日人佐倉孫三對普度現象感到驚訝與不解: 臺人勤業貨殖之風,無貴賤、無老少皆然。是以 一年三百六十餘日,營營栖栖,未嘗休業撤勞 。唯 中元盂蘭會,戶戶爭奇、家家鬥奢,山珍、海味、酒池、肉林,或聘妓吹彈,或呼優演戲 ,懸采燈,開華筵,歌唱管絃,更一月之久;竟以薦袚幽魂之事,為耳目娛樂之具。大家則費數百金,小家則靡數十金,若計以全臺,其所費不貲也。
新年節慶 送 ( 灶 ) 神 ( 十二月廿四日 ) 清塵  :掃除不潔 炊粿 :甜粿過年,發粿發錢;菜包包金,菜頭粿吃點心        春聯  守歲  走春 接 ( 財 ) 神 ( 正月初四 )   天公生 ( 正月初九 )
新年節慶:摸春牛 「打春牛」是中國農業社會在「立春」舉辦的活動,立春前會製造土牛,讓文武百官在立春祭典上用綵杖鞭策牠,象徵春耕開始,牛要努力農耕。    在台灣,「打春牛」逐漸演變成「摸春牛」。「摸春牛」有吉祥話, 摸牛身─多多的子孫 摸牛腳─家貨吃未乾 摸牛頭─子孫會出頭     摸牛尾─剩家伙 摸牛角─子孫地位穩答答
元宵節慶: 炸寒單爺 寒單爺俗稱「 武財神 」,相傳是商朝的武官趙公明,死後在天界專司財庫,與生前四位部屬合稱「五路財神」。由於傳說寒單爺怕冷,因此當其出巡時,民眾便投擲鞭炮為祂驅寒。也有傳說寒單爺原是一位魚肉鄉民的地方流氓,受到點化後為表示懺悔之意,於是赤裸上身遊街讓民眾洩憤以減輕罪孽,最後還變成財神。 俗信民眾鞭炮炸得越旺,將帶來更多的財富。
元宵節慶:鹽水蜂炮 清光緒初年,台南鹽水鎮曾因瘟疫肆虐長達二十餘年,以致人煙稀少、農田荒蕪, 倖存的居民乃於元宵時節,虔誠地以各式陣頭恭請關公及眾神出巡繞境,沿途並施放大量的煙火炮竹,助長聲勢以期消災解厄、驅除瘟疫。 肆虐了二十餘年的瘟疫果真从此消失,之后,盐水镇即在每年元宵节时,举行这种大放鞭炮的祭祀活动,渐渐演变成今日名闻遐邇的蜂炮盛会。
元宵節慶:澎湖乞龜 華人世界自古以來視龜為長壽、祥瑞的象徵。乞龜活動多在元宵節或廟宇的主神誕辰日辦理,以米製成大米龜,供信眾擲筊乞求,大多數廟宇乞龜的規定是: 今年所乞得之龜,來年須加倍奉還。 以前農業社會,人口幾乎沒有流動,鄉里居民互相熟悉,互信度高,加上人心單純, 乞龜還龜都只憑一句話,不必任何擔保品或借據,也沒人擔心借了不還。 這項優美的傳統仍沿習至今日,在乞龜和還龜的同時,也彰顯了人性可貴的一面。
端午節慶 端午習俗著重 去毒、逐疫 。端午為气候转热的时节,滨水而居易感时疫,乃以划龙舟祭祀。菖蒲、艾草、榕树枝掛於家门,喝雄黄酒、洗午时水,皆可去毒防疫。
七夕節慶:七娘媽生 傳說七娘媽是天公的女兒,又稱「七星娘娘」 ;  傳統民間相信,從嬰兒出生到十六歲以前,都會受到七娘媽媽的庇佑,所以七娘媽,也是 兒童的守護神 ,如果子女能順利成長至十六歲,就會到廟中還願。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 ,是七娘媽的聖誕, 台南市開隆宮會為年滿十六歲的青年男女,舉行俗稱「做十六歲」的成年禮活動。
中元普度的由來 中元節源自於 道教 的三元信仰,《道經》以正月望日為「上元」,七月望日為「中元」,十月望日為「下元」,配以天、地、水三官形成三元節日,分司賜福、赦罪與解厄三種功能。西晉竺法護譯有《盂蘭盆經》一書,記載目蓮使用神通進入地獄,卻無法以缽盛飯給母親充飢,佛陀要其七月十五日結合十方僧眾祭祀。此一傳說與中元結合,盂蘭盆會成為歲時祭儀的一種 。
清代台灣的普度盛況 乾隆六年《重修福建臺灣府志》: 十五日曰中元,為盂蘭會。數日前,好事者醵金為首,延僧眾作道場,以一老僧主之。 豎高棚 ,陳設飯食、牲醴、蕉果、糕餅等盤,堆高至七、八尺或丈餘;黃昏後,登壇說法,撒物食羹飯,名曰「 放燄口 」,亦曰「 變食 」;以一粒飯可化作百千粒飯,供祀無祀之鬼,謂之「普度」。是夜頭家為紙燈千百,滿路插之,名曰「 放路燈 」;又先製燈盞,沿海浮之,眾燈齊燃,燦若列星,名曰「 放水燈 」;亦謂 水陸會。 ……月盡方罷。是日,家各祀其先,與清明節無異;亦「春露秋霜,追遠報本」之意也。
中元節慶:基隆中元祭 基隆中元祭緣起於咸豐元年(西元 1851 年)八月的漳泉械鬥,橫死者甚多,而以字姓輪值超度亡魂。完整的祭典活動,自 7 月 1 日老大公廟開龕門開始。  7 月 12 日主普壇點燈「送燈敬獻」, 7 月 13 日迎斗燈繞境。  7 月 14 日晚上進行水燈遊行, 7 月 15 日舉行隆重的普渡祭典。七月最後一天關龕門。
中元節慶:宜蘭頭城搶孤 頭城搶孤可追溯至清道光年間,進入蘭陽拓殖的吳沙等先民,為了祈求普度孤魂、消災解厄,乃在七月底舉行搶孤活動。搶孤的棚架分為「飯棚」和「孤棚」兩種。飯棚棚上放置一籮米飯,由法師施展「化食法」給餓鬼吃。孤棚是正式比賽用的棚架, 39 尺。孤棚上安置 13 支孤棧,上面繫掛雞、鴨祭品 , 參賽者能把豎於孤棧頂端的順風旗割斷取下,才算完成搶孤儀式 。
中元節慶:恆春搶孤 「搶孤」的由來是早期恆春城內較有錢的人,在每次中元普度後,會將祭品施捨給城外的貧苦人家取用,由於每次爭搶祭品時都會發生鬥毆或是踩傷的情況,遂於光緒 5 年時,改以「爬孤棚」的競賽方式來取得置於孤棚上的祭品。恆春搶孤每三年一科,於 7 月 15 日中元節,由爐主負責在古城東門旁舉辦。此處僅有四支孤柱,未設孤棧,祭品就放在孤棚的棚面上。
中秋節慶 八月十五日祭拜月神、土地公。月神又名「太陰娘娘」、「太陰星君」,通常由婦女、兒童祭拜。中秋節祭拜土地公,有春祈秋報之意,可豎立「土地公杖」祭拜之。

More Related Content

岁时节庆(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