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撸

狠狠撸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第2章
討論即審議
費隆(James D. Fearon)
Outline 討論 v.s 直接投票
? 1. 揭露私人資訊
? 2. 降低或克服有限理性的影響
? 3. 迫使或鼓勵一種證明自己的需求與主張的特
定方法
? 4. 使最終的選擇在團體成員的眼中具有合法性,
以促進團體凝聚力或改善決策的執行
? 5. 改善參與者的道德與知識素養
? 6. 作「正確的事」〈不論討論的結果為何?〉
1. 揭露私人資訊
? 可讓每個人表達自己偏好的強度(投票制度無法取代)
? 善意 -> 提供重要資訊作決策
? 私心 -> 失實陳述 -> 廉價溝通 (立場左右聽眾信任度)
? 即使每個人偏好皆相同 -> 仍可能有計畫投出不利社
會的選項 (歐盟?)
? 公開討論->追求「正直」的評價or 更加扭曲偏好
? 不討論->匿名&秘密投票-> 不受社會規範壓力 (廢死)
? 討論->匿名&秘密投票 -> 公開的虛偽言論 (誘因大?)
團體決議先討論的情況分析
? (A) 自由討論揭露的私人資訊更加細緻
? (B) 每個人偏好(立場)差異太大,失實陳述
-> 廉價溝通
2. 降低或克服有限理性的影響
? 問題過於複雜->釐清決策後果->才有投票選項
? 西蒙:討論是降低有限理性影響力的一種方式(下棋)
-> 新觀點(相加),腦力激盪(相乘) -> 較佳決策
? 若失實陳述(偏好不同):(A)誘因;(B)自然偏頗(可改善)
? 1 & 2 的明顯差異,1 ->失實陳述的誘因太大;
2-> 客觀論點仍能說服,即使不同偏好
? 直接投票 -> 「幾乎」不可能降低有限理性
? 彌補想像力的不足 ->事情的樣貌
3. 迫使或鼓勵一種證明自己的需
求與主張的特定方法
? 隱私與匿名->可純粹追求個人利益->結果可能不利於
社會
? 公開討論-> 接受「尋求利於大眾決策」的共識
若提出自私自利言論->述行矛盾
? 最可行模式->代議團體?(確保責任歸屬->公民投票)
? (A)公開討論->奠基於「不想被認為自私」而非人不
自私 (B) ->看起來「言行一致」(前提:在意他人眼
光) (C) ->鼓勵「多數人都能從中獲益」的提案說詞
? (C)-> 個人不需要關心超越自身幸福的公共利益
(若時間夠久的話)
4. 使最終的選擇在團體成員的眼中具有合法
性,以促進團體凝聚力或改善決策的執行
? 執行國會決策->不服從->破壞及削弱(手段)
? 正當性->更願意遵守。討論->增加正當性(的理由)
? 理由(一)機制1,2&3:(A)廣泛共識;(B)附加價值(更多
參與者)->共同落實決定
? 前提:「討論」=>增加「該做什麼」&「何者正確」的
社會共識〈反例:「討論」=>減少共識,兩極化〉
? 理由(二)心理因素:決定程序「公平」(被更好的理由”
說服”)〈反例:公開討論下的文化牽制->羞恥、憤怒〉
? 文化牽制->支持公開討論or不支持 ->好or壞事?
文化下的心理分析
? (A)若討論能增進共識->改善執行面&凝聚社會
共識
? (B)若人們認為討論過程是公平的(都有機會表
達個人想法)->落實討論的原意
5. 改善參與者的道德與知識素養
? 主張討論帶來正面影響:
「討論」或「審議」-> 發展「公民德行」的訓練
? 彌爾(Mill)論點:
? (A)政府好壞取決於-> 「公民德行」↑or↓
? (B)勇於「對抗惡魔(主動型)」>忍氣吞聲(被動型)
? (C)極權政府->偏向後者;多數人政府->偏向前者
ex: 無法改變國家->不關心、消極->不參與公共事務
? 目的扭曲?->改善道德,而非強化決策
? 「道德改善」->附帶理由
審議民主的支持論點(薄弱)
? (A)積極參與:民眾=>好公民、人民(自主權)
反例: => 誤信、集體自我欺騙
? (B)增加人民命運共同體的感受
反例:現實例子
6. 作「正確的事」〈不論討論的
結果為何?〉
? 1~5(結果導向):1~3->較佳決定;4&5->附加效果
? 6:不論結果->道德&合法
? 曼寧(Manin):正當性來源->「決定」形成的過程
? 投票->X 不能賦予「集體選擇合法性」
? 審議->O (A)自由(的比較方案)(B)參與權利(審議討論)
? A&B -> 使決定具正當性 ->參與權&包含審議
? :合法性,是公眾審議的結果,而非公眾意志的表現
? 審議為何必需包含討論(集體):用以知道理由與論點
? 人類(政治動物)->[參與]為本性->賦予審議[正當性]
7. 結論
? 審議:一種特殊的討論(公開討論)
? 可否以討論取代審議-> 討論比審議能分析更具體
? 若審議成為潮流且越來越多而爭論,分辨論點:
? (A)多為何好?(B)爭論[審議]或[審議民主]的定義
? 認為討論比審議更具體,因此本文探討(A)
? 推行公開討論的困難:
? (A)多人數如何同時進行->必須建立制度架構;
? (B)議員討論的理由->表達立場,而非改善決定品質

More Related Content

「审议民主」读书会—讨论即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