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撸

狠狠撸Share a Scribd company logo
阮高峰
       zjlester@gmail.com
http://weibo.com/zjlester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   2006-5-31, 纽约 :
    ? Ivanna 在出租车上遗落了她的 T-mobile Sidekick 手机
?   2006-6-1, 2006
    ? Ivanna 和朋友们尝试与手机的持有者联系
?   2006-6-3
    ? Ivanna 购新手机,和 朋友 Evan 一起发现旧手被一个叫
      Sasha 的女孩持有,并尝试追回
?   2006-6-3, 数小时后
    ? Sasha 回信辱骂 Evan, 告知手机是其兄弟在出租车上捡到
      送她的
    ? 给了一个地址,告诉她和其男友等着暴打 Evan
?   2006-6-6
    ? Evan 在个人站点 evanwashere.com 发布“遗失的
      Sidekick” 网页
http://www.evanwashere.com/StolenSidekick/
?   Evan 的朋友们四处转载网页
?   Evan 的朋友们在 myspace.com 上发现 Sasha 及
    其男友的主页
?   Evan 提供两次更新,补充了手机遗失的背景
?   NY Police 一位警察写信给 Evan ,告诉他如何向
    警察请求立案
http://www.myspace.com/
?   一名自称是 Sasha 兄弟 Luis 的军事警察给 Evan 写
    信,警告他停止骚扰 Sasha
?   Ivanna 的事件被网页推送至 digg.com 的首
    页, Evan 的网页点击量达到 500,000.
?   Evan 每分钟收到 10 封电子邮件
?   网友们找到了 Sasha 、其男友、 Luis 的 myspace
    主页
http://www.digg.com/
?   Evan 更新网页 10 余次
?   平均每天收到电子邮件 3000 封
?   访问量致使 Evan 的站点崩溃,三易 ISP
?   网友查到 Sasha 全名、住处,甚至拍摄自她家经过
    的视频上传至 youtube.com
?   网友自发建立 BBS ,支援 Evan
?   网友们在邀请军方成员参加的论坛中,讨论军事警
    察是否可以干涉此事
http://www.youtube.com/
?   Sasha 的家人们开始应对此事
?   Evan 和 Ivanna 到警局申请立案受拒
?   至此关注此事的读者超过 100 万
?   地方和全国媒体热切关注此事件
?   警局拒绝受理行为激起众怒, NY Police 修正立场
    ,立案。
?   Sasha 被逮捕
?   Ivanna 拿回了旧 Sidekick 手机
?   Sasha 的母亲:“在我生活中,从未想到一部手机
    会给我带来这么多的头疼事”
引发头疼的并不是手机,而是那群在手
机、网络另一端,通过 Evan 的网页、 Myspace 、
Digg 、 Youtube 等站点集群起来的网民
?   Web 2.0 概述
?   Web 2.0 主要的技术形态
?   Web 2.0 教育应用的建议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指自 2003 年左右兴起的,以 RSS (Atom
/Jason) 、 Tag 、 Ajax 等技术为基础,以 Blog 、
Wiki 、社会网络 (Social Networks,SNS) 、社会书
签等应用为载体,以用户创建内容、注重集体智慧
积聚和用户体验等为特征的一种互联网应用形态。
                         ( 阮高峰, 2009)
?   特点:
    ? 用户创建内容 ;
    ? 社会媒介 ;
    ? 群体智慧 ;
?   应用形式
    ? 个人出版类应用(博客、微博客、图片影音博客)
    ? 协作类应用(如: Wiki ,维基百科)
    ? 社会网络应用( Social Networks, SNS ,如 Facebook,
      校内网 )
    ? 资源分享类应用(如社会书签 diigo、 del.icio.us;影音
     分享站点 Youtube 、优酷等)
?   博客( B log )是 Web log 的简写,是一种个人网络
    日志撰写系统。
?   博客技术门槛低,可以说
    是当前使用最广的 Web 2.0
    应用。
?   相关应用:
     ? 图片博客:
     ? 影音博客:又叫播客
       (Podcast)
     ? 微博客 :M icroB log
?   天河部落

    ? 主持机构:广州天河
      区教育局
    ? 地址:
      h ttp ://www.th j rg /
                       y.o
    ? 介绍:国内运作比较
      成功的区域教师博客
      群
?   注册博客服务
    ? 访问: http://hi. 注册
    ? 其他类似服务:新浪博客、网易博客、 QQ 空间……
?   类别设置
    ? 建议按个人所需分类,如资源收集、教学心得、个人学
      习等
?   发布日志
    ? 技术难度低,等同于发送电子邮件
?   个性化设置
    ? 版面设置、主题选择、挂件选择、友情链接等
      我的百度空间: http://hi./ileo
?   注册:
    ? http://weibo.com
    ? 类似服务:腾讯微博、嘀咕、饭否
?   关注
    ? 找到感兴趣的好友,然后“关注”按钮
?   发布
    ? 在“发布微博”框输入,可附加图片、视频、音乐
    ? 用 @+ 昵称,给某用户发信息
    ? 用“ # 关键词 #” 设立话题链接


      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zjlester
?   注册
    ? http://haokanbu.com
?   发布图片博客
    ? 好看簿以“故事”为单位
    ? 创建一个“故事”,上传图片,添加注释
?   其他操作
    ? 添加好友、推荐至微博,等

        我的好看簿: http://ileo.haokanbu.com
?   传统的友情链接
    ? 友情链接依然被用作创建社交圈的重要方式
?   标签( Tag )
    ? Tag 通常被用于个人日志的泛分类方式
    ? 博客服务商 (BSP) 的 Tag 汇集提供了交流的通道
?   Trackback
    ? Trackback 可以追踪当前日志的被引用情况
?   特别的,微博中:
    ? 利用“ # 关键词 #” 实现类 Tag 的汇聚模式
    ? 利用关注规划个人信息源
    ? 利用 @username 的方式实现用户间的交互
?   Wiki 源自夏威夷语“ wee
    kee wee kee”

?   面向团体的协作写作系统 ;

?   成员可以直接更新页面内
    容,而原始版本并不直接
    覆盖,而是会作为历史版
    本保存;

?   不同版本可比较,借此追
    踪信息创建的生命周期
?   维基百科

    ? 主持机构:维基基金
    ? 地址:
      h ttp ://www.wikip e d ia
    ? 介绍:最大的在线百
      科全书项目
?   注册
    ? http://10.1.150.110/wiki
    ? 注册请用真实姓名
?   创建词条
    ? 在某一分类下单击“创建词条”
?   修改词条
    ? 在某一词条下,单击“编辑词条”
?   版本比较
    ? 在某一词条下,单击“历史版本”,然后比较
?   自行架设维基服务器
    ? 利用开放源代码的维基程序,如
      Mediawiki 、互动 Wiki

?   利用第三方的服务
    ? 利用注册使用:
      http://www.wikispaces.com
?   社会网络:第二代社交网络,基于信任链接;
?   其理论基础 : 六度分隔理论、“弱连接”理论;
?   名称:
    ?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也称小世界理
      论;
?   内容:
    ?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
      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   案例:
    ? 德国烤肉店老板与马龙 · 白
      兰度
?   马克 · 格拉诺维特( Mark Granovetter )于
    1974 年提出;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沟通互动的频率来看,可以
    简单划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   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
    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
?   我的解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强连接的人
    群往往具有共同的关注点,信息的同质化程度比较
    高。
1993 年,美国《纽约客》杂志刊
登一幅漫画,名为《在网上,没
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随着 Web 2.0 的兴起及网络应用
模式的转变,现在,在你还不知
道自己究竟是谁的时候,网上都
已经知道你是谁了。
?   90 年代末期,互联网的早期采用者生活在信息的
    沙漠,甚至出现用不同 E-mail 帐户给自己发邮件
    的极端案例;
?   2000 年左右起,互联网进入早期大多数阶段,信
    息与网络交互饥渴仍然存在,基于匿名身份的第一
    代社交网出现
    ? 那时 QQ 之类的 IM 去找些陌生人聊天是常有的事
?   近些年,互联网信息已呈海量,网络交互无处不在
    ,基于信任链接的第二代社交服务平台越来越普遍
    ? 基本上成为熟人或共同志趣者的联络工具
1.   本质上来看,是网民在信息过载及对网络新奇感
     渐失的背景下,对个人旨趣的回归。
2.   由此也不难理解基于位置的应用( LBS )的兴起
     ,例如 SOLOMO 。
?   人人网(校内网)

    ? 主持机构:千橡互联
    ? 地址:
      h ttp ://www.re n re n .c o m
?   注册
    ? http://10.1.150.16/uchome
    ? 请用真实姓名注册
?   好友维护
    ? 本班师生尽可能相互添加为
      好友
?   信息发布
    ? 发布日志、状态等,关注他
      人的动态
?   在未来的职场中, Web 2.0 很可能是一项重要的绩
    效工具;
    ? 有必要结合教学情境教会学生 ( 特别是大学生)使用 Web
      2.0
?   未来的教学情境中,面对的是 Web 2.0 文化中成长
    的学生
    ? 有必要结合案例给从事师范训练的学生介绍 Web 2.0 的整
      合策略
?   退回教学的层面,学生进入课堂时的已有知识,以及
    由此差异形成的多样性,应该成为一种学习的资源
?   重点:
    ? 解决分散数据的集中化
?   方法:
    ? 聚合:例如使用 RSS
     ? 简单,易于上手,但功能也受限制
    ? 混聚( Mashup ):
     ? 功能上可以自由发挥,但难度不可控
    ? 通过管理行为干预
http://www.zhuaxia.com
原本应该呈现中国地
图无法显示,归功于
    GFW     http://pipes.yahoo.com
?   理论依据
    ? 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
      =( 节点数 -1)2
    ? 网络生态观
?   方法
    ? 开放的文化经营
    ? 初期的正式引导(甚至强制性
      措施)
    ? 必要的技术培训
?   借鉴自然生态系统原则,
    例如生硬规划知识流,甚
    至指派对应“知识生态位
    ”的角色,行不通
?   关键在于形成信息交互的
    复杂性,来引发自组织
?   并非否定干预,对于教学
    这一人造系统尤其如此。
?   本质上来看
    ? 当前学校教育与 Web 2.0 基于不同的哲学
?   重要的影响因素
    ? 师生的观念
    ? 特别是学生的意识
?   基于很多学校的教师绩效评价模式,这往往成
    为很多教师尝试并探索新技术教育应用的阻力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   课程:
    ? 《人类学习与认知》,为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计 3 学分 48 学时。
?   时间:
    ? 2009 年 2 月至 2009 年 5 月间实施
?   授课班级:
    ? 浙江师大教育技术 2007 级
?   授课形式:
    ? 混合式学习
?   学习平台:
    ? 基于 Web 2.0 技术混聚 (Mashup) 而成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   活动设计上尽可能生
    动新颖
    ? 例如:由学生分小组,
      为学习理论家建立 SNS
      主页,基于各自观点开
      展学习问题讨论与案例
      分析
?   强调基于 2.0 化学习
    社区的非正式学习
?   实行课程志愿者制度
    ,自主服务
?   背后的故事:
    ? 以下功能由自编程序实现
    ? 课程站点更新,自动发布至讨论组
    ? 讨论组的新话题,自动发布至微博
    ? 很幸运,以下事件发生于课程结束之后
    ? 课程网站基于 Google Sites ,被墙
    ? 课程讨论组基于 Google Groups ,被墙
    ? 微博服务 Fanfou,Digu 接二连三被关闭
http://sites.google.com/site/coglearning/ ( 墙外 )
?   更多信息,请阅读
    ? 阮高峰 & 徐晓东《基于公共互联网服务的混合式学习课程
      建设——以《人类学习与认知》课程为例》 , 《现代教育
      技术》, 2009 年第 8 期。
?   建立一个博客(如百度空间),相互建立友情链
    接,每周至少更新一次
?   使用 RSS 聚合服务(如
    http://www.zhuaxia.com ) ,聚合班上师生的
    RSS
?   自组小组,试用 Wiki 、微博、社会网络等技术形
    态,尝试交流与探讨学习问题
?   期末递交一个活动报告,需要附各自的实践体验
    ,并谈对 Web 2.0 教育应用的心得,字数不限。
Don’t hesitate to @Ruangaofeng
  http://weibo.com/zjlester

More Related Content

Web 2.0及其教育应用 2011硕士生 (1)

  • 1. 阮高峰 zjlester@gmail.com http://weibo.com/zjlester
  • 3. ? 2006-5-31, 纽约 : ? Ivanna 在出租车上遗落了她的 T-mobile Sidekick 手机 ? 2006-6-1, 2006 ? Ivanna 和朋友们尝试与手机的持有者联系 ? 2006-6-3 ? Ivanna 购新手机,和 朋友 Evan 一起发现旧手被一个叫 Sasha 的女孩持有,并尝试追回
  • 4. ? 2006-6-3, 数小时后 ? Sasha 回信辱骂 Evan, 告知手机是其兄弟在出租车上捡到 送她的 ? 给了一个地址,告诉她和其男友等着暴打 Evan ? 2006-6-6 ? Evan 在个人站点 evanwashere.com 发布“遗失的 Sidekick” 网页
  • 6. ? Evan 的朋友们四处转载网页 ? Evan 的朋友们在 myspace.com 上发现 Sasha 及 其男友的主页 ? Evan 提供两次更新,补充了手机遗失的背景 ? NY Police 一位警察写信给 Evan ,告诉他如何向 警察请求立案
  • 8. ? 一名自称是 Sasha 兄弟 Luis 的军事警察给 Evan 写 信,警告他停止骚扰 Sasha ? Ivanna 的事件被网页推送至 digg.com 的首 页, Evan 的网页点击量达到 500,000. ? Evan 每分钟收到 10 封电子邮件 ? 网友们找到了 Sasha 、其男友、 Luis 的 myspace 主页
  • 10. ? Evan 更新网页 10 余次 ? 平均每天收到电子邮件 3000 封 ? 访问量致使 Evan 的站点崩溃,三易 ISP ? 网友查到 Sasha 全名、住处,甚至拍摄自她家经过 的视频上传至 youtube.com ? 网友自发建立 BBS ,支援 Evan ? 网友们在邀请军方成员参加的论坛中,讨论军事警 察是否可以干涉此事
  • 12. ? Sasha 的家人们开始应对此事 ? Evan 和 Ivanna 到警局申请立案受拒 ? 至此关注此事的读者超过 100 万 ? 地方和全国媒体热切关注此事件 ? 警局拒绝受理行为激起众怒, NY Police 修正立场 ,立案。
  • 13. ? Sasha 被逮捕 ? Ivanna 拿回了旧 Sidekick 手机 ? Sasha 的母亲:“在我生活中,从未想到一部手机 会给我带来这么多的头疼事”
  • 15. ? Web 2.0 概述 ? Web 2.0 主要的技术形态 ? Web 2.0 教育应用的建议
  • 17. 指自 2003 年左右兴起的,以 RSS (Atom /Jason) 、 Tag 、 Ajax 等技术为基础,以 Blog 、 Wiki 、社会网络 (Social Networks,SNS) 、社会书 签等应用为载体,以用户创建内容、注重集体智慧 积聚和用户体验等为特征的一种互联网应用形态。 ( 阮高峰, 2009)
  • 18. ? 特点: ? 用户创建内容 ; ? 社会媒介 ; ? 群体智慧 ; ? 应用形式 ? 个人出版类应用(博客、微博客、图片影音博客) ? 协作类应用(如: Wiki ,维基百科) ? 社会网络应用( Social Networks, SNS ,如 Facebook, 校内网 ) ? 资源分享类应用(如社会书签 diigo、 del.icio.us;影音 分享站点 Youtube 、优酷等)
  • 19. ? 博客( B log )是 Web log 的简写,是一种个人网络 日志撰写系统。 ? 博客技术门槛低,可以说 是当前使用最广的 Web 2.0 应用。 ? 相关应用: ? 图片博客: ? 影音博客:又叫播客 (Podcast) ? 微博客 :M icroB log
  • 20. ? 天河部落 ? 主持机构:广州天河 区教育局 ? 地址: h ttp ://www.th j rg / y.o ? 介绍:国内运作比较 成功的区域教师博客 群
  • 21. ? 注册博客服务 ? 访问: http://hi. 注册 ? 其他类似服务:新浪博客、网易博客、 QQ 空间…… ? 类别设置 ? 建议按个人所需分类,如资源收集、教学心得、个人学 习等 ? 发布日志 ? 技术难度低,等同于发送电子邮件 ? 个性化设置 ? 版面设置、主题选择、挂件选择、友情链接等 我的百度空间: http://hi./ileo
  • 22. ? 注册: ? http://weibo.com ? 类似服务:腾讯微博、嘀咕、饭否 ? 关注 ? 找到感兴趣的好友,然后“关注”按钮 ? 发布 ? 在“发布微博”框输入,可附加图片、视频、音乐 ? 用 @+ 昵称,给某用户发信息 ? 用“ # 关键词 #” 设立话题链接 我的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zjlester
  • 23. ? 注册 ? http://haokanbu.com ? 发布图片博客 ? 好看簿以“故事”为单位 ? 创建一个“故事”,上传图片,添加注释 ? 其他操作 ? 添加好友、推荐至微博,等 我的好看簿: http://ileo.haokanbu.com
  • 24. ? 传统的友情链接 ? 友情链接依然被用作创建社交圈的重要方式 ? 标签( Tag ) ? Tag 通常被用于个人日志的泛分类方式 ? 博客服务商 (BSP) 的 Tag 汇集提供了交流的通道 ? Trackback ? Trackback 可以追踪当前日志的被引用情况 ? 特别的,微博中: ? 利用“ # 关键词 #” 实现类 Tag 的汇聚模式 ? 利用关注规划个人信息源 ? 利用 @username 的方式实现用户间的交互
  • 25. ? Wiki 源自夏威夷语“ wee kee wee kee” ? 面向团体的协作写作系统 ; ? 成员可以直接更新页面内 容,而原始版本并不直接 覆盖,而是会作为历史版 本保存; ? 不同版本可比较,借此追 踪信息创建的生命周期
  • 26. ? 维基百科 ? 主持机构:维基基金 ? 地址: h ttp ://www.wikip e d ia ? 介绍:最大的在线百 科全书项目
  • 27. ? 注册 ? http://10.1.150.110/wiki ? 注册请用真实姓名 ? 创建词条 ? 在某一分类下单击“创建词条” ? 修改词条 ? 在某一词条下,单击“编辑词条” ? 版本比较 ? 在某一词条下,单击“历史版本”,然后比较
  • 28. ? 自行架设维基服务器 ? 利用开放源代码的维基程序,如 Mediawiki 、互动 Wiki ? 利用第三方的服务 ? 利用注册使用: http://www.wikispaces.com
  • 29. ? 社会网络:第二代社交网络,基于信任链接; ? 其理论基础 : 六度分隔理论、“弱连接”理论;
  • 30. ? 名称: ?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也称小世界理 论; ? 内容: ?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 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 ? 案例: ? 德国烤肉店老板与马龙 · 白 兰度
  • 31. ? 马克 · 格拉诺维特( Mark Granovetter )于 1974 年提出; ?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沟通互动的频率来看,可以 简单划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 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并不 是“强连接”,而常常是“弱连接”; ? 我的解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强连接的人 群往往具有共同的关注点,信息的同质化程度比较 高。
  • 32. 1993 年,美国《纽约客》杂志刊 登一幅漫画,名为《在网上,没 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随着 Web 2.0 的兴起及网络应用 模式的转变,现在,在你还不知 道自己究竟是谁的时候,网上都 已经知道你是谁了。
  • 33. ? 90 年代末期,互联网的早期采用者生活在信息的 沙漠,甚至出现用不同 E-mail 帐户给自己发邮件 的极端案例; ? 2000 年左右起,互联网进入早期大多数阶段,信 息与网络交互饥渴仍然存在,基于匿名身份的第一 代社交网出现 ? 那时 QQ 之类的 IM 去找些陌生人聊天是常有的事 ? 近些年,互联网信息已呈海量,网络交互无处不在 ,基于信任链接的第二代社交服务平台越来越普遍 ? 基本上成为熟人或共同志趣者的联络工具
  • 34. 1. 本质上来看,是网民在信息过载及对网络新奇感 渐失的背景下,对个人旨趣的回归。 2. 由此也不难理解基于位置的应用( LBS )的兴起 ,例如 SOLOMO 。
  • 35. ? 人人网(校内网) ? 主持机构:千橡互联 ? 地址: h ttp ://www.re n re n .c o m
  • 36. ? 注册 ? http://10.1.150.16/uchome ? 请用真实姓名注册 ? 好友维护 ? 本班师生尽可能相互添加为 好友 ? 信息发布 ? 发布日志、状态等,关注他 人的动态
  • 37. ? 在未来的职场中, Web 2.0 很可能是一项重要的绩 效工具; ? 有必要结合教学情境教会学生 ( 特别是大学生)使用 Web 2.0 ? 未来的教学情境中,面对的是 Web 2.0 文化中成长 的学生 ? 有必要结合案例给从事师范训练的学生介绍 Web 2.0 的整 合策略 ? 退回教学的层面,学生进入课堂时的已有知识,以及 由此差异形成的多样性,应该成为一种学习的资源
  • 38. ? 重点: ? 解决分散数据的集中化 ? 方法: ? 聚合:例如使用 RSS ? 简单,易于上手,但功能也受限制 ? 混聚( Mashup ): ? 功能上可以自由发挥,但难度不可控 ? 通过管理行为干预
  • 41. ? 理论依据 ? 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 =( 节点数 -1)2 ? 网络生态观 ? 方法 ? 开放的文化经营 ? 初期的正式引导(甚至强制性 措施) ? 必要的技术培训
  • 42. ? 借鉴自然生态系统原则, 例如生硬规划知识流,甚 至指派对应“知识生态位 ”的角色,行不通 ? 关键在于形成信息交互的 复杂性,来引发自组织 ? 并非否定干预,对于教学 这一人造系统尤其如此。
  • 43. ? 本质上来看 ? 当前学校教育与 Web 2.0 基于不同的哲学 ? 重要的影响因素 ? 师生的观念 ? 特别是学生的意识 ? 基于很多学校的教师绩效评价模式,这往往成 为很多教师尝试并探索新技术教育应用的阻力
  • 45. ? 课程: ? 《人类学习与认知》,为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 ,计 3 学分 48 学时。 ? 时间: ? 2009 年 2 月至 2009 年 5 月间实施 ? 授课班级: ? 浙江师大教育技术 2007 级 ? 授课形式: ? 混合式学习 ? 学习平台: ? 基于 Web 2.0 技术混聚 (Mashup) 而成
  • 47. ? 活动设计上尽可能生 动新颖 ? 例如:由学生分小组, 为学习理论家建立 SNS 主页,基于各自观点开 展学习问题讨论与案例 分析 ? 强调基于 2.0 化学习 社区的非正式学习 ? 实行课程志愿者制度 ,自主服务
  • 48. ? 背后的故事: ? 以下功能由自编程序实现 ? 课程站点更新,自动发布至讨论组 ? 讨论组的新话题,自动发布至微博 ? 很幸运,以下事件发生于课程结束之后 ? 课程网站基于 Google Sites ,被墙 ? 课程讨论组基于 Google Groups ,被墙 ? 微博服务 Fanfou,Digu 接二连三被关闭
  • 50. ? 更多信息,请阅读 ? 阮高峰 & 徐晓东《基于公共互联网服务的混合式学习课程 建设——以《人类学习与认知》课程为例》 , 《现代教育 技术》, 2009 年第 8 期。
  • 51. ? 建立一个博客(如百度空间),相互建立友情链 接,每周至少更新一次 ? 使用 RSS 聚合服务(如 http://www.zhuaxia.com ) ,聚合班上师生的 RSS ? 自组小组,试用 Wiki 、微博、社会网络等技术形 态,尝试交流与探讨学习问题 ? 期末递交一个活动报告,需要附各自的实践体验 ,并谈对 Web 2.0 教育应用的心得,字数不限。
  • 52. Don’t hesitate to @Ruangaofeng http://weibo.com/zjlester

Editor's Notes

  • #31: 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 · 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有个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在女生联谊会的结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马龙 · 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