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I can’t believe that I’m in America ! 灰狗巴士 ( Greyhound Bus ) 我也怕黑人?!我的害怕從何而來? 跳脫「顏色」,原來我們害怕跟自己不一樣的人, 「種族/ 族群」就存在於我每天的生活裡!
10. 種族與文化: Under the skin The Face of Emmitt Till 美國是種族的大熔爐?! ~ 反觀台灣 - 移民政策背後的意識型態: Diversity, Social and Economic Justice, and Oppression 中的角色扮演。 - 文化的相對優勢,以及伴隨而來的壓迫。台灣存在的種 族對立以及衝突:本省/外省、平地/山地、本國/外 國。其實… I’m privileged 。 e.g. 台灣衛生所對於新移民婦女的節育宣導
11. 語言即文化: 「 My culture is taken away from me 」 - 語言對於尋根的重要。原住民的母語是跟土地、祖靈 的連結。 - 美國人大多都只會一種語言! 「語言」使用的普遍性象徵著 一個文化的優勢程度。
14. 美國的教育 主動 參與的背後是「自己負起學習的責任」 - 學習到底是誰的責任?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學生 是什麼樣子? E.g. 在美國自己負責跟學生橋時間 - 主動舉手發言真的有那麼困難嗎?要發言,氣氛很重要! e.g. Questions? Comments? Or concerns? ( Social Work Practice with At-Risk Populations ) - 什麼叫做 「 Critical thinking 」 ? e.g. Dr. Bowie’s class: Department of women (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elfare )
15. Diversity & Inclusion Disability Office : 私人翻譯是他們應得的! 校園的多元性,校園的異質性高:各種不同年紀、種族,有已婚的、未婚的、正在懷孕的、有小孩的、沒有結婚但有小孩的、抽菸的、不抽菸的… 性別多元樣貌的努力: LGBT meeting 、 When Values Converge, When Values Collide: Sexual Orientation, Gender Identity, Religion, and Social Work.